第二百二十一章反思(下)-《三国:汉中祖》
第(2/3)页
均田制的本质就是国家授予百姓农田,但只是名田制却无详细的流转关系,而大汉需要的就是均田制的流转关系。
均田制授予百姓一定额度的田亩,田亩又分为私田(永业田、桑田)、公田(露田、倍田)。
其流转关系并不复杂,百姓死后,公田回收,私田继承,子嗣优先继承。男子成丁之后,先将自己的父亲私田授予你,不足的再让当地官户再根据具体情况给父子二人授予田地。如果父亲去世后,优先将公田土地分于儿子,完成一次循环。
因此加上若你父亲是大豪强的话,将直接把你父亲名下私田划入你名下作为你的田地,国家就不再分你田地,田亩经历数代将由你内部子嗣继承消化完。
刘禅搁笔于案,看着初次写的稿件,又拿过诸葛亮刚送至的书信看了起来,里面阐述了他的主要想法,其最合的核心就是认为官爵限田,根据官爵来提供田地的占用量,违者没收入郡县。
刘禅端着茶水轻抿一口,又看向自己所写的内容,不由上扬了嘴角。
诸葛亮提出的官爵限田,加上均田制流转关系,将能最大限度抑制豪强兼并。
比如白水亭长马宝家有良田300亩,已经超出正常百姓的限田,而刚好卡在亭长这个限额。如果其子没有做到白水亭长将会重新回到百姓限田额度,一旦马宝一族没有当官,田亩限额没有提升,就无法得到新的土地,所有土地将由内部消化。
这就像推恩令一般,除非马宝是个狠人,永远一脉单传,而且这个孩子永远不早亡,那就没办法了。因此这个制度将不会引起豪强大的反应,最多议论几句,毕竟又不是将你田亩直接剥夺,只是限制你继续兼并而已。
而且通过国家授田以及流转关系,将能最低限度地保证大量农户家庭有田可种,售卖田地的话也只能售卖自己的私田。
这个田亩流程关系配合大汉推行限田制度将最大限度地限制豪强兼并,其中最大的bug就是百姓。民众越多,而天下所能分的田亩也将越少,想要解除修复这个bug,或许只能向外征战获得新的田亩才能缓解这个问题。
对于农业社会而言,开垦新的疆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于领土过大或许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刘禅将茶盏放下,看着这份新鲜出炉的田制初稿,不由沉吟起来, 总感觉还是有些不足,却无法发现。
“来人,诏董侍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