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转业-《三国:汉中祖》
第(1/3)页
在刘禅亲自主持的会议上,众人也开始畅所欲言,详谈对军队的建设性问题。包括过往军队出现的弊端,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特别是在士卒来源上,众人讨论最久,意见冲突也是最大的地方。
没办法,三国时期战乱频发,人口大幅度减少,不仅是曹魏。东吴,包括大汉也实行了世兵制。如随老刘入蜀的军队,由于失去了荆州,他们成为世兵;诸葛亮南征,其所征募的无当飞军,他们也是如此;至于三卫,他们也是世兵制的变种。
然而组成大汉的军队不仅有世兵制,还有地方郡兵,也有胡人部落的部族兵,甚至刑徒兵,也不是没有。
总而言之,在大势之争的时期,各国为了兵力,几乎都在自己的极限扩张自己的士卒。而当下天下平定,需要建立起一套适合普世的军事制度,但不管如何世兵制的废除母庸置疑。
众人讨论许久,认为地方上仍保留郡县兵制,地方郡县保留都试之权,既每年进行操练之权,但无中央军令,不得调动。根据地方人口数目不同,划分不同档次,如上、下县、上、下郡,以来保证军队体制性问题。
世兵家庭可转化为民籍,不需要世代服兵役。也可以免除赋税为代价,世出一丁,为大汉征战。
闲时务农,战时出征,以限民田制为基础。凡出兵之人,家里必须有田。出征之时,如果家里劳动力不足,地方上需要安排乡里百姓帮助他们耕种。
这是大汉最普遍的郡兵制,但涉及中央军,则又是不同。大汉中军将拆分为南北二军,各分为四营,共计八营。即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营,各营兵万人,合计八万中军。
这八营中军,其兵源大部分来自郡兵。八营校尉其职责除了控卫长安外,他们会根据中央划分给他们的州郡,每年挑选精锐之士前往中央驻守,或前往边郡戍边,进行轮转,总体上保证了大汉可调20—30万大军。
前往边疆、中央的郡兵,其等级会比郡兵高,大汉每月会提供适当的薪水。当然边疆郡兵也会前往关中驻守。
也就是说八营校尉,他们实际上是负责地方上管理郡兵的任务,以及地方前往中央、边疆驻守的安排,他们没有统兵、调兵之权。
而他们也需要听从枢密台的调遣,入职于内,听从安排。即便郡兵抵达关中驻守,也非八营校尉可以管辖,而是由枢密台安排南北两军的将军率领。
至于边疆地区,如宁、交、平、凉、并、幽、朔七州,大汉废除州刺史掌兵,改为都督掌兵制度,郡守仍是军政一统。大汉内部的都督区,他们失去了掌兵的权利,保留考核郡兵、地方治安、人事升迁的权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