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陛下,江南一带的确良田繁多,而且有河道相伴,贸易来往繁荣,只是江南一带税收,自太祖开始,便有赋税减免惠策,再者我大夏商税不算重税,二十税一。” “而且江南一带,商户散乱,大抵都是些散商交易,虽看似繁荣,可却难以管理,从而税收年年下降。” 何言出声,给予官方的回答。 江南一带赋税减免是有来由的,江南一带当初是南国,南国君主为人慷慨,心胸宽阔,太祖当年收复南国,没有动刀兵便将南国拿下。 而南国君主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大夏建国之后,希望太祖善待南国子民,减少粮税。 故而太祖立下誓言,建国二十年后,必然江南一带繁荣而盛,并且减少粮税。 后来举国之力,的确让江南富裕起来,可江南是富了,国库却空了。 也是一个棘手问题。 然而,听着何言所说,永盛大帝却不由冷笑一声。 “当真是可笑。” “一句管理不当,便是缘由?” “何言,朕现在命你重整江南一带税收,给朕彻查到底,江南一带官员敢如此收税,必有人在暗中包庇,官商勾结。” “三个月后,若没有任何结果,你这户部尚书也到头了。” “退朝。” 永盛大帝起身,他冷冰冰的说完这话,而后直接离开。 而这句话,却让满朝文武如坠冰窖。 尤其是何言。 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虽然不知道永盛大帝是不是拿江南赋税之事当做灭佛的挡箭牌,但不管如何,永盛大帝是动怒了。 而与此同时。 距离顾锦年出京,已经过了两个时辰。 京都四百里外。 大军奔袭,同时也传来一道道军报之声。 “侯爷,王鹏传来情报,沿路六百里内,所有寺庙僧人已经还俗,但唯有一座寺庙,死守不走。” 徐进开口,告知前方情况。 王鹏率领三千精锐,在前方提前做事。 “杀。” 顾锦年淡淡开口,眼神当中没有半点感情。 听到这话,徐进到不觉得什么,顾锦年之前就说了要灭佛,有人敢找死,他们也无惧。 “遵令。” 徐进不啰嗦,立刻让人将情报传出。 如此,大约一个时辰后。 一座寺庙当中,数百位僧人目光坚定,他们坐在寺庙内,根本无惧一切,主持更是诵念经文。 也就在此时,王鹏的声音冰冷无比。 “传侯爷之令。” “不从者,杀无赦!” 随着冰冷的声音响起,三千铁骑直接踏入寺庙当中。 战刀无情,鲜血四溅。 惨叫声在这一刻响起,一些僧人更是露出惊恐之色。 “主持,主持,你不是说他们只是吓唬吓唬人的吗?” “主持,救我,救我啊。” “阿弥陀佛,老衲愿意还俗,老衲愿意还俗。” 刹那间,寺庙当中响起无数声音,有僧人彻底慌张,吓的六神无主,有的僧人更是四处逃窜,叫苦连天。 可大夏的战刀,没有一点情面可讲。 军令如山。 不到片刻钟,一道道声音响起。 “报,将军,全寺上下,无有生还者。”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战马上,王鹏淬了口唾沫在地上,随后开口。 “烧干净,留下二十人贴告示,其余人跟我走。” 王鹏不啰嗦,抓住缰绳,直接朝着前方继续走。 而如此。 转眼之间,一天的时间过去。 大夏京都灭佛之事,也彻底传遍了整个东荒境,包括佛门也已经知晓了。 一时之间,就如同一块巨石一般,砸向平静的池中,引起巨大的涟漪。 “佛门无错,为何灭佛?” “佛门僧人,度化亡魂,此乃天地正道也,为何灭佛?” “好端端为何灭佛?” 一开始,只是一些质疑之声,许多人都不理解大夏为何灭佛,在世人眼中,佛门并没有做什么错事,相反佛门僧人,还会去超度亡魂,为百姓解难。 自然而然,人们不理解,哪怕是大夏百姓也不太理解。 可随后,一些言论出现,是有心之举。 “佛门千不该,万不该得罪了顾锦年啊。” “是顾锦年与佛门有恩怨,佛门慈悲为怀,不希望这天地之间有太多杀戮,却没想到,顾锦年为了建功,不惜屠杀一寺,为的就是能坐稳侯爷这个位置,如今东窗事发,才要灭佛。” “因一己私欲,发动灭佛,这就是大夏第一侯的作风?若真有本事,为何不去灭魔?灭妖?” “还别说,据传闻大夏第一侯,顾锦年与魔门绝世强者有关联。” “真的假的啊?” “不止如此,传闻这顾锦年并不是偶然开窍,而是魔门强者与他联手,夺取他人才气,为他开窍,故而顾锦年才华横溢,否则的话,怎么十年前还是个纨绔,十年之后突然一下变得如此聪慧?” “还真有这个可能性,看看顾锦年现在的情况就知道了,充满着杀戮。” 诸多声音响起。 这些声音当中,大部分都是有意之举,是有人出面,想要混淆视听。 不过,这天下也不缺少智者。 有不少人也出声,述说佛门的不是,认真分析这次灭佛的原因,也为顾锦年说了诸多好话。 但可惜的是,这种声音被这群人无视。 原因很简单,这批人就是故意带节奏的,他们受益,就是给顾锦年泼脏水。 不过这群人的数量终究不多,再加上大夏王朝也在谣言四起之时,下达圣旨。 将佛门十大罪状列出,而后昭告天下。 佛门之过,最严重的就是三条。 其一,不纳税。 佛门圈地,王朝都有审批,基本上不会有太多地,够自己吃喝就行。 但佛门却大肆圈地,这是在变相的鱼肉百姓,馋食大夏国库。 其二,劳动力减少。 年轻人去当僧人,不去耕地,不去务农,看似为世间正道,可若人人都去当僧人,谁来种地?粮食来自何处?国家还要不要发展? 其三,敛财。 百姓银两纷纷送往功德箱,可大夏发生多少次天灾人祸?境内佛门又捐赠了多少? 这些银两,都不是被这些佛门中人拿去吃喝享乐去了? 这三条是最为严重的,待圣旨昭告之后,局势瞬间逆转,不少百姓认可这道圣旨。 支持灭佛。 只不过,舆论局势控制好了,其他一些局势却又发生了。 圣旨昭告天下之时,扶罗王朝,大金王朝,联合东荒境诸多小国使臣,一同向大夏王朝施压。 认为决不可灭佛。 有违天理。 尤其是扶罗王朝,态度最为强硬。 此时此刻。 大夏皇宫内。 诸国使臣站在大殿当中,扶罗王朝使臣一马当先,朝着永盛大帝开口。 “圣上。” “大夏决不可灭佛,佛门乃是天地认可之修,他们身怀天命气运加持,倘若大夏灭佛,必将给予国运削减。” “不止如此,若大夏当真灭佛,这气运会影响到整个东荒境,到时候天灾人祸,会降临诸国,如此后果,敢问大夏圣上,能负责吗?” 扶罗使臣态度很强硬,给人的感觉不是过来商谈,而是过来兴师问罪一般。 “大胆。” “尔等当真放肆,见我大夏圣上,竟敢如此大声?” 刑部左侍郎,顾冷的声音响起。 他斥责扶罗使臣,目光冰冷。 区区一个使臣,面见大夏圣上,竟然在朝堂之上如此大声?这是大不敬之罪。 面对顾冷的斥责,扶罗使臣微微皱眉,他也是情急之下才会如此。 可就在此时,大金使臣开口了。 “大夏圣上,扶罗使臣情急之下,才会如此,还请圣上原谅,想来以圣上的气魄,应当不会与我等这些臣子计较。” “大夏圣上,我大金陛下希望能够调和此事,希望大夏不要灭佛。” 大金使臣立刻出来打圆场,他朝着永盛大帝一拜,随后道出大金王朝的想法。 龙椅上。 永盛大帝面无表情。 的确,他不计较这些使臣的态度,没有这么小心眼,可这不代表对方就可以这般大吼大叫。 “调和?” “又是调和?” “边境十二城,你们要调和,现在大夏灭佛,尔等还要调和?” “这是大夏的国事,什么时候轮得到你们插手?大金王朝的手,未免伸的太远了吧?” “今日诸国前来,朕是不是可以理解,尔等是来威胁朕的?威胁大夏王朝的?” 永盛大帝面色冰冷,望着这些人,如此说道。 “请大夏圣上息怒,我等自然没有这般意思。” “只是灭佛之事,涉及太大,倘若当真灭佛,影响的只是大夏王朝,我等一语不发,这是大夏王朝的国事,我等的确不会参与,可如若大夏灭佛,引来天灾。” “涉及到东荒境,请问圣上,这该怎么办?” “是否是说,大夏王朝会给予赔偿?倘若圣上是这个意思,我等立刻离开,回国复命。” 对方开口,而且极其刁钻尖锐,用这种方式来掺和这件事情。 “可笑。” “大金王朝,曾经可没少做过这种事情,大夏开元二年,大金王朝泄洪,使得我大夏王朝两岸淹死无数百姓,敢问大金王朝有没有补偿过我大夏王朝?” 礼部尚书杨开的声音响起,他当仁不让站了出来,询问这件事情。 听到这话,扶罗使臣不由出声了。 “这都多少年前的事情?再者,这并非是大金王朝有意为之,毕竟再不泄洪,到时候死伤更多,我扶罗王朝也死伤不少,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扶罗使臣开口。 大金王朝做了错事就是对的。 大夏王朝做了错事就是错的。 而且这还是大夏王朝内部的事情,对与错谁能定夺? 一听这话,朝堂内文武百官脸色都变了,心中一个个大骂扶罗使臣。 “你们扶罗人,死不死关我大夏什么事?你们甘愿当狗,我大夏王朝可不愿意。” 杨开的声音响起,实在是憋不住,怒斥对方。 此言一出。 满朝惊讶,实在没有想到杨开居然会说出这种话。 以往杨开也算是文质彬彬,尤其是大国外交上面,客客气气,言辞都要反复衡量,绝对不会乱说话的。 可没想到现在怎么跟变性了一眼。 的确,当说完这话后,杨开自己都有些没意识到,紧接着他不等扶罗使臣指责,主动出声道。 “陛下,老臣方才言辞不当,可能是与锦年走的太近,请陛下降罪。” 杨开出声,他这话不是推卸,而是实话。 “朝堂之上,如此言论,的确不好,行,罚你摘抄朕诗集二十遍。” 对于杨开的话,永盛大帝听起来很舒服。 所以象征性随便罚一罚了。 满朝文武一个个有些忍不住想笑了,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 不过,就在此时。 一道身影在外面出现。 “报!” “斥候来报,大军抵达扬农府,此府有寺庙十二座,十二座寺庙僧人聚集一团,共有一万三千二百九十四名僧人,积干柴围寺,全寺上下誓死不归,天命侯刚刚抵达。” 人影出现,随后将前方的事情汇报上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