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十章 连锁反应-《味结膳缘》
第(2/3)页
这不胫而走,不是说皇城之中,也非京师之内。各地的藩王,边陲的诸多“土皇帝”,乃至疆土之外的属国国王,或多或少都听说了大明皇帝曾“病重垂危”的消息。
有些信息是这样运作的,它既是一条重要信息,也是一面照出人性的镜子。
大多数藩王、国公或是被封过爵位的人,听到千里之外皇帝身体不适,无非准备好表、笺,例行问候,自己在属地该做什么做什么。
对皇帝感情稍深一些的,距离有近一些的,会亲自进宫一趟,以示问候和尊敬。
而那些别有用心的,会不远万里地从天南海北赶来,甚至会带上无数贡品,只为看一眼神丧体衰的皇帝。
世代承袭黔国公、征南将军、自诩“云南王”的沐昌祚就是这么一位别有用心之人,大家都在事不关己时,他已经在属地内开始搜集贵重贡品,准备北上进京。
遥想当年,一日沐昌祚出行,在地的一位杨姓佥事没有及时“避道”——说起来,也就只晚了一小会儿才让开“云南王”的出行队伍。
区区一件小事,沐昌祚竟下令把杨佥事的随从鞭打至残,还美其名曰为“小小惩戒”。佥事不忿,向朝廷申诉,“云南王”随即被皇帝下诏斥责。
被斥责同样是一件区区小事,沐昌祚铭记在心多年,想着终有一日——虽然他没道理也没有能让皇帝难受的资本,但确实时时刻刻想着要把这口被斥责的怨气抒发出来。
苦等几年,终于等到李敬妃薨逝,皇帝大病一场的“天赐良机”,如此一场好戏,沐昌祚怎么舍得错过,搜罗好贡品,力排众议,甚至还花了些“力气”说服内阁,恳请让自己上京亲眼见见病中的皇帝,一收到肯定的答复,马不停蹄地往京师赶。
陆路水路轮番用上,不惜人力物力,跨越两季,行了数月,最终到达京师。
谁承想皇帝病情已经基本转好,精神十足地接见了因为赶路和水土不服而疲惫不堪的他,看笑话的反而变成被看笑话的,“云南王”这算盘打得不可不谓精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