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都是穷人-《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第(2/3)页

    这位说完,算是把基调定了,原则上没有了大的问题,但是具体执行上,用哪些人,怎么组织,大家又吵了起来!

    小卫精精有味的听着,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到,东营子的情况可比麦香岭复杂多了。

    不说别的,光男女老少加起来就有2000多人,而且主要矛盾也不是之前从崔桂梅那听到的中农这么简单。

    先说他们这相对富裕的阶层,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前面听到的中农,家里的土地一直比较多,是轻微剥削阶级。

    第二种是家里人多的,亲兄弟、堂兄弟十来个还没分家的,通过亲情作为纽带,把好几股势力拧成一股。

    第三种就是家里的土地质量特别好的,一亩地的粮食顶别人两亩,还有就是土改时因为各种原因获得了很多土地的。

    当然,这几种类型是可以重叠的。

    而想加入社的也分为三种,一是思想水平比较高的,就像是崔桂梅家,她家的条件其实也不错,主要是响应d的号召。

    二就是一般家庭,加不加入都可以,但是他们也是互助组拉拢的对象,因为互助组有田地多的需要雇人干活,还有平时做些小生意的也需要雇人。

    第三种就是二赖这种懒汉,进了社就是为了混工分,在互助组里面可没人惯着他们。

    这些相对富裕人,特别是第三种,在之前几年的积累,家里的牲畜多,农具好,手里还有资金,他们不愿意加入合作舍。

    这样就导致社里的公积金收的很少,不过是收上来的少,社里平时还要向这些人借农具、牲畜使唤,这是要付钱的。

    而社里的成员看到日子还没有互助组的日子过得好,人心也就没那么稳定了,在大部分人看来,还是到手的粮食比较实在。

    不过崔支书也有办法,针对家里人多的,人多就意味着屁事多,可是让下面的人闹分家。

    现在的分家可不是长辈说的算,只要成年了,要是分家就得平分,该自己的,就算是一个筐都不能少,可以一步步的削弱这种宗族势力。

    至于对于其他两种种,就是资源倾斜,合作舍可以集中力量修建一些设施,还能向县里贷款,这样能吸引那些肯干活的积极分子入社。

    简单的来说就是想办法增产,如果社里分的粮食比互助组里面的多,那么互助组自然就没啥吸引力了。

    而且还规定好了,互助组到了一定的时间或者完不成派购的任务,就必须入社。

    和这边相比,麦香岭那边人简直就是小白花。

    那边的农民,之前基本都是贫农,人也不是太多,上面还有个明事理的二爷爷镇着,基本都是以牛大胆马首是瞻。

    地呢,也基本都是土改的时候分的,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

    这边倒好,虽说大部分都是秦、崔两家的,但是这么些年下来,同姓的就不一定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