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摆事实,讲道理-《这个三国不正常》


    第(3/3)页

    似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他又说不上来。

    “高处不胜寒,一下子走的太高,容易摔着,倒不如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走,公达说,是也不是?”王澈笑道:“打个比方说,今年七处郡国发大水,地方的官员请求朝廷拨调钱粮救济灾民,而朝廷在发水灾的时候在做什么呢?大臣们在相互扯皮,陛下在深宫之中不管不问,六月份,弘农、三辅又起蝗灾,朝廷照样是一粒粮食一文铜钱都没有往外拨调,若是公达立于朝堂之上,又作和解?”

    “我......这......”荀攸觉得,王澈的这个问题太难,荀攸虽然出身荀家,从小读圣贤书,一身才华横溢,可是朝中的大臣就比他差吗?并不,如今朝中比荀攸有能耐的人大有人在,可是连他们都解决不了这些事,一个荀攸,又能做什么呢?

    “此事公达觉得,无解,是吧?”王澈笑问道。

    荀攸点了点头。

    “朝堂上无解,不代表地方上无解,不然我家主公也不会来到这颍川,出任颍川郡守了。”王澈笑道:“在地方为官,就看你敢不敢闯,敢不敢为了天下苍生,放手一搏了,这与在朝廷之中,是不一样的,原本我家主公在顿丘县立功,怎么说也够资格回到洛阳城去了,而且,曹司农人也在洛阳城,怎么说都是个方便,但是我家主公并没有说要去洛阳城,依旧是求得在地方上任职,这当中原由,公达只要一想,就能明白,我家主公,不敢说为了天下苍生,只是任职一方,做一方官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治理好一方,管一方百姓温饱罢了。”

    王澈在荀攸面前,为他摆事实,讲道理,对比朝廷中央和地方,说白了,还是在尽力拉拢荀攸趁早到曹满的麾下,别到最后弄的弯弯绕绕的,有这一条笔直的大道不走,为何要去绕弯子呢?

    王澈的这些话,也不仅仅是说给荀攸听的,这不钟繇也在场吗?至少这番话一出来,钟繇偏向曹满这边的心思,也能加重几分。

    “元常觉得如何?”王澈将目光投向了钟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