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关键的地方,就是读取图像时准确率稍微高一点,但具体文字,特别是抽象的句子,那准确率很难让人满意。”尤朝群遗憾地说道。 他早已接到命令,主要任务现在就是配合陆晓,让脑机设备可以读取陆晓脑海里的东西。 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陆晓听完后,却是心中一动,读取图像已经比较准确,那假如,把每个文字,都当作单独的图像来读取,是不是能更容易完成大脑信息输出呢。 比如读取行走,如果脑海里想象的是人走路的画面。 那读取出来的内容,肯定不准确,因为想象的画面太复杂了,可能是在公路行走,也可能是在家里行走。 不同背景下行走,想象的画面肯定是不同的,脑海里的画面还是动态。 输出的,应该也是动态图形才对。 但假如,只想象行走,这两个文字的图形,是否会更容易读取? 陆晓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尤朝群。 “不错,你的想法也是我们取得突破的方向,能够做到80%准确率,也是靠的这个办法。” “而且我们实验发现,越是简单的图形读取也越容易,好比我们中文最开始源于象形文字,后来各种简化,其实已经成了单独的图形,每个简体汉字有各种偏旁部首,形成了一套逻辑。” “读取中文没有捷径,必须准确寻找对应的脑电波和对应的不同文字。” “而英文单词所有的单词,都是26个字母组成,在读取时候也更加便利,这也可能是国外传出脑机读取准确率在95%以上的原因。”尤朝群解释道。 陆晓惊讶地发现,原来脑机读取设备的研究,比他想象的进度多了不少。 他还以为没太多基础,这次来这里也没什么帮助。 原来在图形识别上,脑机读取已经有不小的成果。 接下来尤朝群又解释道:“普通人的思维随时在变化,我们发现越专注的人,读取的信息越准确,要是遇到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比如精确地想象某些图案,那我们读取出来的概率又大不少。” “在对画家进行测试时,我们惊讶的发现,读取准确率最高,因为他们平时画画习惯了专注,这时候脑海想象的图形,和读取出的图形,很大概率可以重合。” 其实不难理解,有些厉害的画家,甚至能够做到看一眼真人,回去后分毫不差地想象着画出来。 陆晓也没兴趣继续探讨技术,笑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设计英文读取的设备,我试一试效果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