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白菊-《茗门世家》


    第(3/3)页

    要知道桐乡的花农是自由身的平民,就算叶鸿盛跟他们签了契约,定了明年的菊花,但只要另有买主出更高的钱,并且愿意承担毁约后的一切费用和后果,没准那些花农就改弦易辙,把菊花卖给别人了。

    现在把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叶家田庄上,就不怕菊花的源头被人端了。

    “不过这也不是办法。”叶崇明道,“这菊花,还得咱家自己田地里出产才好。”

    叶雅茗默了默。

    这就是小农社会和现代社会商人的区别了。

    小农社会的商人,会花大量的金钱来买田产,卖出的东西出产于他们自己的田地里,这让他们心里感觉很踏实很安心。

    就比如叶家这里,要不是茶山上的茶园已被瓜分一空,且那些散的园户每年靠着茶园里的出息就能过得不错,不愿意卖茶园,零星购买没有任何意义,否则叶崇明肯定会花大量的钱财去买更多的茶园。

    有了自家的茶园,每年春茶预订时就不用被人卡脖子,也不担心被人把园户抢走了。

    但这样做生意就只能是小打小闹,把资金全都绑在了田地上,以至于做生意时资金不够,想要进一步把生意做大都不行。当初清末徽商衰败下去,没能进化为资本家,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小农意识。

    但身在小农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不是叶雅茗能改变的。她只能帮出个主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不同、土壤不同,种出来菊花,味道也就不一样。既要种菊花,不如在桐乡买地种植。那里的田地价格可比临安城周边的便宜得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