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然规模不如第一处,但也不少。 足够支撑这上千号人继续‘捣乱’。 浇花近十载,这种对方他知道很多,几乎遍布各地。 包括柳师师出身的家族。 这也是他不愿意跟对方细说的原因之一。 以她嫉恶如仇的性格,知道真相,只怕会跟家中翻脸,徒生事端。 而在富阳地界,这样的存粮点自然以沈氏的居多。 不过为了尽可能达成“攻其必救”的目标,他还是适当光顾了一下别家的粮仓。 就算沈氏愿意吃哑巴亏,其他家族也总需要个说法吧? “这里是敌人的主场,我能够借力的地方不多,时间拖得越久越被动。” 杨遇安心中思索到。 “必须主动出击,抓住敌人软肋使劲猛戳,化被动为主动。” “范夫子所教导的‘从时而追’,就是这个道理!” …… 对于这些储粮点,楼世干不是没有怀疑。 但一来随着两个神僧“无中生有”的次数渐多,在东阳贼众中声望与日俱增。 已经隐隐有些压过他这个大当家了。 本就是逃荒之人。 当然是谁赏饭吃,谁就是大爷。 至于其二,他也确实猜不到这些粮食是主家侵吞公粮之物。 在他看来,沈氏作为本地望族,家大业大,断不至于对义仓的粮食下手吧? 万一被人举报,不但极大影响沈氏名望,还会招来朝廷对惩罚。 只能说楼世干对官府层面,对沈氏的贪婪,缺乏基本认知。 杨遇安正是看穿了这一点,才敢于采取进一步行动。 先前与虎马牛三巫比试的时候,他给出的十石粮,既是用于赢得比试,也是为了探清楼世干的底细。 结果证明,他对义仓毫不知情。 于是便有了今日的收获。 “如今搬空的粮食,光是沈氏一家,就有千石。” “这种规模,对于富阳县一地快接近极限了。” “接下来,就看沈氏还忍不忍得住吃哑巴亏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