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驰援楚州-《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1/3)页

    宋军兵制,厢军构成复杂,兵丁往往拖家带口。

    赵立带着三万兵马到楚州,实际上其中大部分是家眷,能战之兵不过五千。

    最初之时,江淮宣抚使杜充避战畏敌,根本没有给赵立任何支援。随后江南之战开始,皇帝流亡在外,一团纷乱,就更没人顾得上楚州。

    饶是如此,赵立从始至终都不曾有过半句怨言,始终坚定不移地恪尽职守,守卫楚州。

    挞懒围城日久,发动过太多次进攻,亦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攻城手段,但都被赵立一一化解。

    并不是赵立如何足智多谋,主要还是凭着一股坚韧的心劲,坚决抵抗。每战都身先士卒,即便被箭镞穿透了脸颊,口不能言,依旧靠着手势指挥作战,从无退缩懈怠。

    更为难得的是,在赵立的鼓舞与感染下,城中军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抵抗十分坚决。

    期间金军也曾多次招降,并允诺高位厚赏,但赵立始终不为所动,并斩杀金使以明志,誓死守卫楚州,怡然无惧。

    但是今天,看到兀术的大旗出现在楚州城南,赵立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开始有些不安。

    挞懒与兀术南北夹击,敌军兵力陡然间多了一倍不说,更要命的是粮草问题。楚州被围困日久,城中粮草已经捉襟见肘。

    随着江南之战的结束,朝廷尚可从水路为楚州运送些许粮草补给,但随着兀术的到来,粮道将彻底被截断。

    楚州,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无可奈何,赵立只得向临安朝廷发去紧急求援文书,希冀着有援兵到来,否则只能力战报国,与城偕亡。

    ……

    赵立的求援文书,临安自然收到了。

    救援是必须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