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武侯祠-《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杜甫能给出这样的评价,足以代表天下读书人的一种态度。

    尤其是在蜀中,诸葛亮在百姓眼中是宛如神明一般的圣人,地位和意义非同小可。

    而且诸葛亮对于当前局势,对于徐还本人而言,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北伐。

    昔年诸葛亮出祁山北伐,意图攻占秦陇,入关中而取中原,匡扶汉室。

    这一路线、方略与徐还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的战略十分相似。

    一个即将北伐的将领,来祭奠曾经北伐的先驱,别有意义。

    从而蒙上一层“继丞相之遗志,讨入侵之金贼”的光环,多一分道义和传承色彩。

    没什么实际作用,但在民众和兵卒心里,会有一种微妙的暗示与影响,有助北伐作战。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发挥,用来做政治文章。

    司马靖必然是慎重思考,甚至已经想好了后招,才提出的建议。

    故而入蜀之后,徐还要做的头一件事,并非入锦官城欣赏市井繁华,参加蜀中官员们组织的接风宴。

    而是入武侯祠,祭奠诸葛亮。

    看到徐还下马,赵开与萧振交换个眼神,微微有些错愕,旋即也都释然。

    无论是为官的士大夫,还是游历的学子,但凡入蜀中,武侯祠是一定要去的。

    徐还入祠,意料之中。

    但到来的第一天,未入城先拜祠,多少有些出乎蜀中官员的预料。

    “国公对诸葛武侯甚是敬佩,在白帝城停留两日,一是为大军休整,二来也是凭吊先贤。今过武侯祠,心潮澎湃,难以抑制,还请诸位理解。”

    司马靖不失时机地出面解释,恰到好处。

    赵开和萧振都已经注意到司马靖,一介平民,并无官身,武陵野老在荆湖颇有名气,蜀中鲜有人知,但气质在哪都不会变。

    司马靖一袭布衣,但行为举止,谈吐言辞相当儒雅,一看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人,自然不敢怠慢。

    何况其对外的秦国公府幕僚身份,更加让人不可小觑。

    “理解,诸葛武侯乃天下人的楷模,秦国公祭祠理所当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