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不期而遇的虞允文-《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然苏家子孙为官者不少,许多定居他处,真正留守眉山宗祠的便是苏范,在苏家地位非同一般。

    因为苏洵、苏轼、苏辙的余荫,还有个在泸州担任通判的三叔公苏逊,苏家在蜀中影响甚大,是眉山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在成都府也有许多产业,尤其是书籍印刷出版,以及蜀锦织造贩运都占有巨大份额,可谓是财大气粗。

    这样的人,本该就是入蜀后优先招揽的对象。

    而今有黄若彤这层关系,成为联系蜀中的天然纽带,也是长辈,自然要恭敬待之。

    “君臣之别先于亲缘,应当的。”

    苏范很谦逊,丝毫没有在徐还这个侄女婿面前托大。说到底,徐还是驸马,自家侄女不过是偏房侧室。

    黄若彤及时赶了过来,恭敬一礼:“侄女拜见姑父。”

    “若彤,一别多年,长大了,好好!”苏范看着黄若彤,略微有些感慨。

    面前之人不只是侄女,本来还是儿媳人选,结果儿子死在提亲的路上,准儿媳也另嫁他人。

    着实……

    苏范暗叹一声,独自悲伤即可,侄女与秦国公新婚燕尔是喜事,不宜说丧气话。

    只能说儿子没福气,与黄若彤没婚约也好,自家多个位高权重的侄女婿也是好事。

    “国公在此住的可还习惯?水土不服之事……”苏范瞧着徐还,微微诧异。

    徐还干笑道:“休息两日,已然好了,有劳先生挂念,此间雅致舒适,福伯照顾的很周到,不胜感激。”

    “如此便好。”

    苏范点点头,旋即拱手道:“小女在荆湖,多蒙国公关照,相救之恩,以及为犬子报仇之恩,感激不尽,无以为报。”

    徐还忙道:“先生这是说哪里话,照顾苏娘子是分内之事,至于苏公子…颇为遗憾,还请先生节哀。”

    “命中注定,已经想通了。”

    苏范长叹一声,轻声道:“国公歼灭叛贼,也算为鸿文报仇了,而今魂归故里,他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好在红袖安然无恙,而今又有了鸿博,我与夫人都挺过来了。”

    子女亡故对父母打击甚大,现代人或许要很久才能走出悲伤。

    但在古代,因为超高的夭折率,为了生存和血脉延续,反而容易看开些。

    也是凑巧,苏红袖兄妹出蜀时,苏夫人本就有孕,而今生下了小儿子苏鸿博,有了新的指望和寄托,冲淡了不少悲伤。

    徐还轻声道:“恭喜先生喜得麟儿,改日有空定当前往眉山拜见夫人,探望小公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