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女皇故里-《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1/3)页
徐还动身北上,有些安排是必须的。
首先一个,兵马!
杨再兴调去剿匪的两万兵马,只留下五千,交给李彦先统率,以维护粮道的名义留在蜀地。
至于剿匪,仍在继续,除了少量徐家军外,可以调动地方兵力。
不占用太多兵力,指派些许中低层将领统兵指挥,从而逐步向地方军中渗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在成都府的生意,黄若彤大都交给了苏红袖,本人则跟着徐还北上兴元府。
如此一来,苏红袖在成都府难免有些孤单,某些人的小心思不免暂时落空。
得知秦国公动身北上,赵开、萧振率领成都大小官员前来相送,预祝徐驸马旗开得胜,早传捷报。
赵开信誓旦旦保证,宋军所需粮草会按时按量送到前线,绝对不会有迁延。
这位德高望重的转运使,徐还信得过。
怕的是下面的人阴奉阳违,这也是留李彦先在蜀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为了警告这些人,确保粮草,后方无忧。
同时让秦国公的影响持续存在,让蜀地上下开始产生信任、依赖、甚至是归属和认同。
萧振得知江夏夫人和苏家建工坊,做生意后,表示一定多加支持,确保徐、苏两家在蜀中的利益。
权贵买地、垄断某个暴利行业,这是大宋历来有之的传统,不足为奇。
除此之外,比较忙碌的应该属于辛赞。
他不仅要铺设情报网络,打探各种军情,而今还有一项重要差事,发掘蜀中官员与临安的联系。
自从上次弹劾剿匪事件后,徐还就想知道,蜀中究竟有哪些人,与临安的什么人在联系。
这些爱打小报告的人必须留意,不能关键时刻让他们在背后捅刀子。
只是如此一来,辛赞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徐还已然在他脸上看到些许疲态。
找个人替他分担很有必要,与此同时也是为长远的安全考虑,机密全部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并不妥当。
并非徐还不信任辛赞,而是为了安全考虑,是为他,也是为自己,为大局负责。
至于这个负责人……
就当前而言,虞允文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