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张浚的回馈-《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赵构答应的很爽快,有赵鼎坐镇,枢密院自然也全力支持。
折彦质本人也很激动,离开家太久了,难得有如此接近故乡,回到老家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西北,那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有可能重新建功立业,一雪前耻的地方。
而且还有一个熟悉、信任的主帅,折彦质相信,徐还有击败金军,收复陕西路的能力。
因此连新年都没过,便从临安动身,聪明赶路前来关中。
再次见到老搭档,徐还自然很高兴。
在未来一段时间,还需要格外倚重,因为他的才能、经验,也因为他的姓氏。
府州折家,这个大宋资格最老的军事世家,在西北这片土地上,举足轻重,意义非凡。
来不及与折彦质叙旧,另一个人便引起了徐还的注意。
刘子羽!
新任的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算是徐还如今的属下,到任之后,立即前来大散关面见上官。
徐还本来想好生叮嘱一番,让他在利州、兴元府帮自己处理好后勤事务,并给予黄若彤一定方便。
但得知他是张浚推荐而来,尤其是看过他的履历之后,顿时改变了主意。
刘子羽,十岁精通经史,算是天资聪颖之辈,兴许还能称之为神童。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也许他会成为进士,东华门外唱名。
但因他有个武将出身的父亲刘韐,十一岁起便虽父亲在军中生活,自小练习武艺,逐渐适应了军旅生活。
读书也并未耽搁,可谓是个文武全才。
宣和年间,其父刘韐担任浙东统帅,前去平定方腊之乱。刘子羽便佐其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有功,入为太府簿。
后随父驻守真定,是最早的抗金将领,可惜没能挡住金军兵锋。
靖康之役,其父以身殉国,亡于金军之手,刘子羽对金贼可谓是不共戴天。
扶灵回乡,安葬守孝三载之后,刘子羽再度入朝,担任枢密院检详文字。
从其履历来看,担任的都是军中处理机密的文职,可见是通兵法、谋略,加之他有过在地方为官的经历,政务民生通达。
自十一岁起,在军中三十载,训练兵马,整军备战自然不在话下。
张浚推荐这样一个人前来,正是时候,解了徐还的燃眉之急,简直是想瞌睡就送枕头。
与西夏诸羌通商,稳住北方,训练兵马,以待战时,非他莫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