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会之啊,你怎么看?” 秦桧沉吟片刻,说道:“官家,臣以为学子年轻冲动,不懂大局,亦不了解兵马钱粮之事。其拳拳爱国之心甚好,但献言…不可取。” “然此乃民意……” “官家,群情激奋皆因金人狮子大张口。但谈判本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之事,不足为奇。” 秦桧道:“最终结果,还需谈过才知道,金国……不可能不让步。” “好,那你且去与那韩昉谈谈,不要堕了我大宋国威,对百官、民意也当有个交代。” “遵旨!” …… 礼宾院里,秦桧再度见到韩昉。 “韩尚书,想必你也听到了,大宋朝野民间对贵国的提议,很是愤慨。” “不答应,那只好沙场上见喽。” “韩尚书确信,贵国前线几位将领还想开战?” 秦桧冷笑一声:“万一贵国三太子在关中全军覆没,甚至本人再有个什么闪失,韩尚书吃罪的起吗?” 这话倒是不假,关中形势对金国而言太糟糕,是整个和谈的软肋,让韩昉的底气不是那么充足。 见韩昉沉默,秦桧续道:“既是和谈,总得谈一谈,只漫天要价,不让人讨价还价怎么行呢?” 韩昉沉吟道:“好,宋国如何态度?” 秦桧笑道:“岁币早有成例,不是不可以谈,但三十万之数太过巨大……武将们说,宁愿那三十万银绢去修武备练兵。” 韩昉当即明白,宋国确有和谈之意,岁币也是愿意给的,这就好! “好,看在宋国可怜的份上,稍作减免,银二十五万、绢二十五万。” 少了五万两银,五万匹绢,虽说还是数额巨大,但至少比先前已经好很多。 秦桧续道:“还有两国名分,我大宋将官仕子皆称,宁血洒疆场,不俯首称臣,韩尚书还是掂量一下吧!” “这样啊,也好,换个方式……宋金约位伯侄之国好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