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不得不归-《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这是宋庭对自己的限制,或者说也是赵构对自己的一个试探。
如果一个武将恋栈权力,不愿离开前线,恐怕性命也就到头了。
有圣旨,任得敬等人请战自然也就好应付,麻烦在于赵构召自己回临安的诏书。
话说的很漂亮,为国征战日久,当安歇休养,以全夫妻、父子之情,阖家团圆;太后卧病,甚是思念,盼卿早归侍奉膝前。
理由很漂亮,妻子、儿子、岳母都被搬了出来,亲情和孝心,两大理由让人拒绝不得。
徐还甚至在想,赵构提及夫妻、父子之情,也许是在隐晦表达妻儿在他手上为人质的意思。
总而言之,压力不小。
西北天高地广,正是自己施展拳脚,奠定根基的好地方,这时候回临安,很多事情就有那么点前功尽弃的意味。
而且回临安之后才是关键,赵构倒是不至于对自己动手,但如果心存猜忌,将自己滞留城中……
龙困浅滩,那才是最糟糕的情况。
可如果不回去,等于立即与赵构撕破脸皮,甚至被视为抗旨反叛。
眼下这个阶段,徐还远远无法承受这个后果。
虽说秦陇蜀三地都在自己掌控之下,却是以秦国公,大宋驸马的身份掌握,是在大宋地面上,以宋臣身份统率三地,统领兵马。
如果这时候“反叛”,天下人会怎么看待自己?秦陇蜀三地的官员武将会是什么态度?
而今他们虽然都信服自己,听命行事,但除了少许心腹之外,大都以宋臣自居。
从将他们从单纯的宋臣变成“自己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不少时间。
秦国公、驸马爷这两重身份,无疑非常重要,此时此刻,断然不能有丝毫不臣之心,不臣之举。
否则处境将会非常尴尬,前期努力奠定的很多基业都将毁于一旦。
西北将领,想必都会疏远自己,立即划清界限。
朝廷一旦下诏讨伐,吴玠、吴璘可能会立即倒戈,说不定连岳飞、韩世忠之流,都会领兵前来“讨伐叛逆。”
这个风险,是徐还所不能承受,也不能冒险的。
从大局上来看,眼下正是抗金中兴的大好时光,倘若此事内斗,大好局面将毁于一旦,前功尽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