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给太后、官家,以及各家的节礼都备好了,你从蜀中带回来的东西,想必会很受欢迎。” “嗯,其中庆国公府上略微隆重些。” “为何?” “哦,是这样,我答应帮人说一桩亲事……”徐还这才将任得敬之女一事说明。 柔福帝姬沉吟道:“原来如此,只是不知庆国公会否答允,而今朝野传言纷纷,建议官家遴选宗室子弟入宫。庆国公之孙应是首选,恐怕……” “不必担心,庆国公又不是只有一个孙子,随便找个年岁相当的便是,不一定要入宫的那个。” “可如此一来,那位任将军会否不满?人家可是冲着国丈来的,结果到最后…你岂非食言而肥?” 徐还对此并不当回事,笑道:“官家选哪个侄子入宫,旁人怎知?如果不凑巧,岂能怪得了我? 何况今时不同往日,他已是大宋臣子,不计较过往罪过就不错了,还想怎样?” “你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徐还笑道:“不能这么说,朝野都觉得庆国公之孙希望大,反而未必。” “为何?” “抱养孩子,肯定希望年岁小,与生父母远离,少些亲近。皇子就更是如此了,官家应该不希望养子有位高权重的本生父。” 徐还悠悠道:“就如同昔年仁宗皇帝为何迟迟不立英宗为皇子,虽有等待亲生子的考虑,也是因为其生父濮安懿王在世之故。” “原来如此。” “这样,等中秋宫宴之时,将此事奏禀,让官家来赐婚,免得到时候又落下个结交皇子的话柄。” “理当如此,这段时间,你就少惹事为妙。” “不惹事,就惹你。”徐还笑了一声,翻身又将娇妻抱在怀中,顿时又是一阵旖旎。 …… 这日徐还带着柔福帝姬和徐承嗣游湖归来,刚刚上岸,辛赞便来报,打油诗的出处有线索了。 “哦?何人所作?” “打油诗是从西湖附近传出,似与一女子有关。” “女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