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临安确实一片哗然。 驸马纳妾不是不可以,皇家向来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的,甚至主动成全。 赵构赐封黄若彤,孟太后准许苏红袖进门,宋五娘入府也不曾遭到反对。 但如今,徐还竟然背着朝廷,未经准许和契丹公主定亲,闹得纷纷扬扬。 宋国驸马迎娶契丹公主,这算怎么回事? 不仅仅是有损皇家尊严的事情,更有违国体。 如此做法,置柔福帝姬于何地?置赵宋皇室于何地?置大宋朝廷于何地? 甚至有人觉得,徐还此举,等若抛弃福国长公主,反叛大宋。 消息一出,弹劾不断。 各种难听的话语,甚至认为徐还是数典忘祖,有不臣之心。 赵构傻眼了。 他料到放徐还回西北可能会有风险,却一直心存侥幸。 即便有所预料和应对,也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徐还到底要做什么? 作为皇帝,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桩婚事。 皇族权贵,乃至这种异国联姻,姻缘之后的利益才是真正的重点。 徐还娶了契丹公主,意味着云中数十万契丹部族,数万契丹兵马归其所有,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也就此纳入囊中。 他的势力,越发壮大。 到了这个地步,即便赵构不得不怀疑徐还的动机和心态。 即便他不想谋反,却已经有了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的实力和条件。 徐还,真的会反吗? 他蛰伏两载是韬光养晦?是包藏祸心? 赵构突然有些后悔放他离开,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放虎归山。 可是感情上他又不愿意相信,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看走了眼。 也许这桩婚事,另有隐情吧! 随同消息传来的,还有徐还的奏疏,大概解释了这件事。 言下之意是唇亡齿寒,必须保全契丹,此举是做给金国看的,目的在于恫吓粘罕,声援契丹。 同时也是为了粉碎契丹复国之计,避免草原上再崛起一个国家,养虎为患,避免海上之盟的悲剧重演。 徐还理所当然地请罪,声称事情紧急,来不及请示临安,不得不擅自决定,向朝廷与官家请罪云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