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取之于民-《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


    第(2/3)页

    问这话的却是王家二公子王游之。

    这位二公子能够得到王尚书青睐坐在这里,却不是他因为能力出众。

    纯粹是因为这小子混不吝,嘴又甜,深得王老夫人和王尚书的喜爱。

    王尚书有嫡子嫡女四个,儿女各半,庶子庶女若干。

    嫡子中大儿子已经如此出色,他们上京王家后继有人。

    对小儿子要求就不那么严格了。

    此时听到小儿子的问题,王尚书没有立即回答。

    而是问大儿子:“远之觉得呢?”

    王远之思索片刻,答道:“如今灾情最严峻之处便是荆扬二州交界处,故此……太子殿下应当会先到豫州。”

    王游之:“???”

    为什么荆扬州灾情最严峻,太子却要去豫州呢?

    王远之解释道:

    “如景王殿下所说,豫州南部的汝南,确实不失为安顿长垣河岸灾民的好地方。待此二州灾情稍解,顺路往东,便可到庐江,九江和豫章,乃至徐州……如此,才是最合适的路径。”

    王尚书“嗯”了一声。

    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前些日子青州刺史才换了人,咱们在北海和东莱的人被肃清,还剩下的也不敢再往外传信,族里已经有些微辞,江南不能再出事了。”

    盐,铁,还有粮食,乃是民生最重要之物资。

    需求庞大,但产量却不多。

    如此价格自然昂贵,贫苦百姓之家一年到头都可能吃不上几两盐巴。

    至于粮食,那更是富足时期的银子,困难时期的金子。

    富足的时候,百姓除了充饥,还会想要吃饱饭。

    困难的时候,粮食就等于命根子。

    所以什么时候囤粮都不会吃亏。

    而铁器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自然全是官营。

    民间一旦发现私铸兵器,刑罚极为严厉。

    而一般的铁器不在禁止之列。

    只每个铁匠铺子和铁匠都必须是官府备案的,每年耗用的铁矿也都要有记录。

    正是因此,不少世家朝着盐和粮食下手了。

    他们勾结当地土著和父母官,买通朝廷的盐运官和粮食押运官,到最后还不都是任由他们说什么。

    如今大靖两处大盐场,一在青州北海一带,一在江南。

    青州盐场,如今朝廷换了刺史,他们已经不好控制了。

    王远之拧眉。

    “太子此行恐怕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赈灾……”

    新安县的谷梁坝刚修不到五年。

    渔梁坝上下游乃是此次决堤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段。

    太子必定会查谷梁坝。

    到时候……

    王尚书也有些愁眉不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