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过来的官兵听孟瑶这么说,便没有开口呵斥,而是饶有兴趣的听她接下来怎么说。 “所以,这入城费,是用来修缮城墙跟道路的?”赵小树恍然。 “答对了。”孟瑶笑眯眯的说。 到底用来干什么了,谁也不知道,可眼下只能这说。 这小子虽然聪慧,可经历事儿太少了,就刚才那话,解释不好,搞不好他们直接就会来个大牢几日游。 “夫人倒是个明白人。”头头模样的官兵开口,他看了一眼赵小树,“小子,多跟你娘学学。” 孟瑶一边递上路引,一边儿把五人的入城费递给官兵头头,路引下面,是一个装了碎银子的荷包,里面的银子,足够他们一行人进城数次了。 “官爷辛苦了,小孩子说那话,绝不是对达人们的冒犯,大人明鉴。”孟瑶一脸客气。 “还是孩子,我等当然不会跟他计较。不过夫人还是要好好教一教,毕竟,祸从口出。”官兵头头道。 “多谢官爷教诲。”孟瑶道。 “官爷,是小子一叶障目了,多谢官爷不跟小子计较。”赵小树从来没有熊孩子属性,拱手作揖。 “哟,没看出来,还是个读书的小子呢。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官兵头头乐呵呵的说,“行了,你们进城吧。” 孟瑶再次道谢,这才牵着马车进城。 “娘,我是不是惹祸了?”赵小树有些惴惴不安。 “那官爷说的话,不无道理,祸从口出。也是他没有给咱们计较,若是计较,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孟瑶一脸严肃,“不光是小树,小花,温暖,你们也要记住了,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之前,要过一遍脑子。不该说的,那就咬紧牙关,一个字都别说。” 孟瑶口气严厉,三人忙一脸认真的应下。 “走吧,你二哥之前捎信回来,他在青州府租赁了住的地方,我们直接过去。”孟瑶道。 按着赵大河给的地址,孟瑶很快打听到了地方。 敲开门,是个模样陌生的书生。 孟瑶表明身份,问他赵大河在不在,书生一听她是赵大河的母亲,立马一改刚才的清冷模样,眉开眼笑起来,“赵伯母来了,我也姓赵,叫赵清,是从五河县来的。伯母快请进来,我这就派我的书童去找人回来。” 进了门,才发现外面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宅子,内里布置的十分典雅。 而且,宅子挺大的。 好家伙,这样的宅子,孟瑶觉得,怎么也得十两银子一月的租金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