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第二道诏令一经发出,文武百官顿时哗然一片……正式加封公孙子都为太孙,为大秦帝国第三代储君! 而哗然过后,文武百官却又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怅然若失。 以后踏踏实实做事吧,那些有的没的乱七八糟念头,大抵可以彻底摒弃了。 嬴政尚且正值壮年,二世和三世继承人却已经定下,在想那些有的没的,纯属白白浪费精力和脑细胞……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捷径可走了,只能闷头苦干,靠政绩升迁了! 太孙尚且年幼,也到了开蒙的年纪,谁若是能捞到太孙之师的职位,那未来可太有盼头了。 便如同淳于越那般,如今虽官位不显,地位却是极其超然。 等未来扶苏登基,妥妥的更是朝中新贵,谁又敢小觑呢? “太孙自明日起,搬出咸阳宫,入秦相府中居住。” 文武百官心思百转之际,嬴政却在赵高宣读诏书的声音落下后,又补了一句。 百官齐齐为之一愣,晃神片刻才反应过来,嬴政这话是甚么意思。 这分明是要让那位年轻宰相,担起教导太孙的责任啊! 百官心中刚升起的小期待,瞬间化为乌有,心中一阵阵的苦笑,唯有艳羡秦墨。 由那位年轻宰相,担任教导太孙的职责,实在是让百官无法克说,连嫉妒都嫉妒不起来。 毕竟,嫉妒的前提,是认为自己不输于对方,所以应该得到同等,乃至更高的荣誉或利益。 而那位年轻宰相的文治武功,谁又敢说不输于对方呢? 便是王翦和蒙恬,也没那大脸敢比较! 说到底,是自己没那个走捷径的命……罢了…… 文武百官暗暗叹息一声,继续竖起耳朵,听第三道诏令的内容。 第三道诏令,是关于秋收之后,御驾西巡的事儿,沿途一应从简,皆比照前次南巡。 而与前次南巡不同的是,此次太子扶苏不再随驾,留守咸阳监国。 文武百官听罢,自然是一片赞颂嬴政贤名之声,而后盘算着要不要上疏,请求伴驾西巡…… …… 秋收没有出现甚么大幺蛾子,洪涝灾害只在局部地区,大秦各地秋粮收储大体顺利。 而在秋收进行中时,各地医馆也终于进入正轨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巫祝们,愿意参加医馆培训的巫祝,学了一套正经的卫生医疗知识,虽不是甚么深奥的医学大道,但搭配三本民用奇书,也足可成为救死扶伤的赤脚医生了。 接受医馆培训的巫祝陆续毕业,填补乡里之间的医馆空白,渐渐成为百姓所仰赖的对象。 许多以往不怎么招百姓待见的瞎逼巫祝,一跃成为乡民敬仰的大巫祝! 百姓就是这么现实,谁有真本事,谁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益处,他们便崇信谁。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一些顽固派巫祝。 这些巫祝,都是以往有名望的大巫祝,因为秦墨掀摊子,将杜县巫蛊案传遍天下,导致巫祝的名声一落千丈,许多有名望的巫祝,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接受医馆培训,改行做了医者糊口。 但世上最不缺的便是犟驴,仍有许多顽固派巫祝,就是不愿向医馆服软。 不接受医馆培训行医事,按谋害人命处置是吧? 那我们就秉持,不宣传,不主动,只等百姓自己上门求着,再出手医治,而且不收诊金要钱,这样总没人去告发,总不算是谋害人命吧? 这叫助人为乐,官府都得褒奖表扬! 还别说,这些顽固派巫祝用爱发电,如此无私奉献的一搞,百姓还真吃他们这一套! 许多因为杜县巫蛊案,对巫祝失去敬畏之心的百姓,渐渐又开始松动了。 还是那句话,谁能给百姓带来实际的溢处,百姓便信谁! 不过,顽固派巫祝赢得的民心,更像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一般,因为随着无数医馆走入正规,随着无数接受医馆培训的巫祝毕业,更好更有效的医治,很快赢得了百姓的心。 除非是真正的迷信者,才去找那些顽固派巫祝医治伤兵,但凡稍稍爱惜自己者,都开始明白医馆和新派巫祝,才是真正能救死扶伤者,有了伤病也是去医馆或找新派巫祝。 而顽固派巫祝,虽也救死扶伤,可十次总有那么四五次,能把小病医治成大病,把小伤医治成重伤,甚至因为耽误治疗,最后陨了性命…… 如此,顽固派巫祝刚刚赢得民心,转瞬又散了个干净,没人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去赌他们医死人的概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