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哀恸的人有福了-《旧日音乐家》


    第(2/3)页

    范宁此次选择进行改编的蓝本,是前世浪漫主义时期“掌炬者”勃拉姆斯最伟大的大型声乐作品:《德意志安魂曲》!

    这部作品总共七个乐章,此刻呈现的是第一乐章,范宁以其中主题为基础作小型合唱改编,并将原先的歌词文本,以更契合神圣骄阳教会的表述方式做了修正。

    相比于原版乐队与合唱团排山倒海的壮烈效果,无伴奏的圣咏之声是另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这不仅更契合当前的氛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旧日”再现音乐带来的污染。

    如果之后有再现原版大型作品的需要,范宁就只敢选择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而不是现在的浪漫主义了。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先是极致的“烛”,再是高深的“钥”,唱诗班那个原本的领唱者突然心底一激,原先古井不波的灵性水面,就像是被一把“钥匙”尖轻点了一下般,荡出了阵阵涟漪!

    他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支旋律,开始在上方五度的降b大调上,间隔两个小节跟着范宁展开模仿: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而其他的唱诗班员也纷纷受到启示,将这合唱的圣咏接续向下推进——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那带着种子,流着泪出去的,必定欢喜地带着禾捆回来!”

    一时间,更纯净强烈的日光透过圆形或弧形的窗洒入,交织出穿插错落、明暗交织的立体效果,四周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尽显光辉圣洁!

    很多面黄肌瘦,但衣衫破旧而干净的会众开始颤抖,流泪,垂手仰望穹顶。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必得安慰,必得安慰”

    尾端,圣咏氛围归于静谧,而此刻教堂中少数着了魔,撞了邪,或受密教团体蛊惑尚轻的会众,霎时灵台一片澄明。

    “这个拉瓦锡?.”

    欧文对教会里那些经文和弥撒的弯弯绕绕不是很懂,艺术修养较之于考察团队里的何蒙和冈也略显浅薄,但他作为邃晓者的灵性感知力是没有问题的,此刻明显感受到了教堂的秘氛中荡涤着极其强烈的神秘学净化之力!

    “这个拉瓦锡竟然临场创作出了一首充当《进台经》功能的圣咏?”

    图克维尔主教和身边数位神职人员则凝然动容。

    接下来原先排练的《慈悲经》和高处的管风琴声正常响起,是中古早期“新月”音乐家马肖的一首经典作品。

    音乐本身是大师之作,但没有拉瓦锡参与奏唱,小城的唱诗班水平又有限,效果上却是有些四平八稳了。

    可那些垂听的信众们,的确感受到了从悲恸到受得垂怜,又从宁静到获得喜悦的过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