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在实际中,电导率和磁导率都会有一个具体值,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想要准确的进行建模仿真,难度非常的大。 在这期间,徐佑反复的进行测量、建模、调式的工作,并多次与韩书斌、常晓平等人进行着交流。 在徐佑和韩书斌、常晓平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对串扰部分的建模仿真。 完成了这部分的建模工作之后,团队开始进行串扰的模拟测试。 除了徐佑之外,韩书斌、常晓平等人,也都在现场参与着模拟实验。 “韩院士,常工,经过我的多次调试比较,最终设置的电导率模拟值为1.26×10^10 s/m,磁导率模拟值为9.38×10^(-9)h/m。我们现在分别模拟一下,在不同的端口励磁,对这三条控制线的影响。” “好的,徐佑,请开始你的测试吧。” 徐佑先是对端口1进行励磁,同时关闭了端口2和3,通过仿真建模,去模拟这三条控制线上的磁场。 随着徐佑的操作,在屏幕上,同步出现了三条检测线上的各种数据。 通过对约瑟夫森结位置的磁场观测。 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每两条控制线之间的串扰隔离度。 “竟然真的如此准确!” 看清了屏幕上的数据后,韩书斌不由得惊呼道。 徐佑模型中的串扰隔离度的模拟值,与之前通过实验的测量值,相差真的非常的小。 常晓平在看见数据之后,也是惊讶的张开了嘴巴。 身为顶级程序猿的常晓平,知道想把这个模型很准确的模拟出来,难度有多么大。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对量子物理、电磁学等知识掌握和运用得非常娴熟才行。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的产生,徐佑接着对端口2和端口3进行励磁。 同样,这两次所模拟出的串扰隔离度,也和实际测量值非常接近。 看见这样的结果,整个实验室的人,都非常的兴奋。 “在对三个不同的端口进行励磁后,得到的数据都非常准确,这基本证实了这套仿真建模的准确性。徐佑,幸好我把你找过来了,我就知道我的选择不会错的。” 韩书斌当着整个实验室人的面,对徐佑大加赞赏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