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文武百官们见到这一幕,也全都放下了手里的锄头,凑了上去。 “也不知道这一亩的红薯能有多重。” “本官记得,方相说过是稻米的十五倍。” “十五倍应当是最理想的状态,我大乾土地贫瘠,想达到十五倍怕是不易。” “南橘北枳,这红薯在海外能达到十五倍的产量,在我大乾却不一定...... 在本官看来,能有个三四倍,方相就已是造福天下的不世之功,必将名垂青史!” 说话的是刑部尚书孙正英,也是方党的核心成员。 此话一出,非方党的百官都沉默下来,不再说话。 他们心里明白。 这些人在提前铺垫。 万一到时候称出来,产量并没有比稻米高太多。 他们也能找出一堆理由,证明方相没有夸大其词。 之所以产量不高,要么是农户的问题,要么是土地的问题,再不然就是气候、施肥等等问题。 总而言之,绝不是方相的问题! 百官们心里跟明镜一样,但不会说出来,更不会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毕竟权臣当道,他们能做的只有明哲保身。 君不见,之前忤逆方相的人,哪一个有好下场? 就连堂堂的一品太尉,至今还在天牢里关着呢! 对大部分非方党的百官而言。 不站队,不谄媚。 既对得起他们读的圣贤书,也能让他们独善其身。 何乐而不为之? 片刻后。 百官怀揣着或激动,或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农户的身侧,争着往前挤,想要看一看,这红薯的产量究竟能达到多少。 秦兴言年纪大,走得慢,等到了跟前,前面已经聚了一堆人。 围在外面的要么伸长脖子往里看,要么发挥年轻的优势,往里硬挤。 有人连鞋被挤掉,都没发觉,还一个劲的嚷嚷。 “多重?到底多重?” 秦兴言见到这一幕,眉头微微皱起,呵斥道:“都是朝廷的栋梁,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毕竟是正二品的大员,声音洪亮,气势磅礴,一下子就震住了百官。 不少人听见秦兴言的声音,都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让出了一条道路。 秦兴言表情严肃,冷哼一声,道:“这还有点儿栋梁的样子!” 说完,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方修,苍老的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 “方相,位置给您腾出来了!您来吧!”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