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这两种情况是咋回事。 其实可以从“粒子”的角度来看,宇宙大爆炸之初,随着温度逐渐下降,物质粒子逐渐产生,其中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宇宙中是最多的。宇宙中各种天体其实都是有原子构成的,尤其是各种恒星,它们主要都是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引力的作用下聚合在一起。 这时候,就要注意一般来说原子并不会整整齐齐地排列,而是十分好动的。 由于恒星自身的质量特别大,就导致恒星内核的温度特别高,压强特别大。就拿太阳来说吧,内核的温度就达到了1500万度。这样高的温度,使得原子自身的形态都保持不住了,电子和原子核开始放飞自我,各玩各的,所以恒星内核是没有完整的原子结构的,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等离子态。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恒星内部大多都是氢,所以此时恒星内部应该是氢原子核和电子的海洋。氢原子核说白了就是质子,因此,恒星内核更类似于质子和电子的海洋。而质子和质子就会有一定地概率撞到一起,当条件足够时,就有可能会发生核反应,点燃恒星,当恒星被点燃,也就进入了主序星。 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把恒星看成一个火炉,那这个火炉的燃料就是氢原子核,而残余的炉渣就是氦原子核。其中四个质子发生核反应形成一个氦原子核,这个氦原子核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 然后,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当核心所有的燃料都烧完后,恒星会通过自身的引力给自己换个档位,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氦闪。 说白了就是让核心温度升高,换完挡之后,燃料就成了氦原子核,而炉渣就是碳原子核和氧原子核。 如果氦也烧完了,按理说就应该开始烧碳原子核或者氧原子核。 可问题时,有的时候恒星质量不够,引力产生的温度不足以让碳原子核发生核聚变,这时也就换挡失败了。 但是,也不是没有转机的。像太阳系这样,只有单一恒星的系统在宇宙中是少数,更多的是双星系统甚至三星系统。 一般在双星系统中,质量更大的恒星都比较着急,烧得都比较快,当烧到碳烧不动时,就会变成一颗白矮星。接着,另外一颗恒星也会慢慢烧完氢,然后变成一颗红巨星。这时候白矮星就有可能通过引力开始吃这颗红巨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