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人惊呼出声。 “怎么那么像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有“人造太阳”之称,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在陈渊还只是四五岁的时候,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华夏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而在前些年,华夏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 虽然在陈渊的带来下,华夏已经开始采用了核能,但曾经的辉煌是无法忘却的。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核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受控核裂变技术的发展已使裂变能的应用实现了商用化,如核裂变电站。 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的能量。目前开展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正是致力于实现聚变能的和平利用。 其实,人类已经实现了氘氚核聚变--氢弹爆炸,但那是不可控制的瞬间能量释放,人类更需要受控核聚变。维系聚变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氘在地球的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蕴藏量。 经测算,1升海水所含氘产生的聚变能等同于300升汽油所释放的能量。 海水中氘的储量可使人类使用几十亿年。 特别的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氦气,是清洁和安全的。 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 这就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根本原因。 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前者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氘氚靶来实现聚变,后者则利用强磁场可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将氘氚气体约束在一个特殊的磁容器中并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而所谓的托卡马克是前苏联科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在托卡马克上产生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已被证实,但相关结果都是以短脉冲形式产生的,与实际反应堆的连续运行有较大距离。 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超导托卡马克使磁约束位形能连续稳态运行,是公认的探索和解决未来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建造超导装置开展聚变研究已成为国际热潮。 托克马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脉冲装置,因为等离子体电流是通过感应方式驱动的。但是,存在所谓的“先进托克马克”运行的可能性,即它们可以利用非感应外部驱动和发生在等离子体内的自然的压强驱动电流相结合而实现运行。它们需要仔细地调节压强和约束使之最佳化。 在理论和实验上正在研究这种先进托克马克,因为连续运行对聚变功率的产生是最有希望的,其相对小的尺寸导致比类iter设计更经济的电站。先进超导托克马克实验装置是指装置的环向磁场和极向磁场线圈都是超导材料绕制而成的,它可以大大节省供电功率,长时间维持磁体工作,并且可以得到较高的磁场。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受控热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以及相关高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担负着国家核聚变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和研究任务,先后建成ht-6b、ht-6m等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