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事实证明,姜绍通过站队保守派劝说姜维率军返回汉中防守,效果不大。 没有姜绍旗帜鲜明为大将军的方略打前锋,自然有其他人打赤膊冲锋在前头。 主簿李简就当众高调阐述了大将军“诱敌深入”“内外夹击”“疲敌歼敌”的汉中防守战略高明之处,他还与参军来忠辩论起来,列出了沓中大军不能返回汉中的若干理由: 一是沓中经营不易,乃是大军久驻之所,焉能不战而弃;二是大将军已向朝廷请求增兵汉中,而汉中诸城早有防备、坚壁清野,可谓固若金汤;三是魏军不仅会攻汉中,还可能攻武都、阴平,入蜀的道路也不止经汉中一条,大军留在沓中,能够牵制陇右之敌,也是在护卫蜀地;四是······ 一番辩论下来,保守派隐隐有被李简等人压制的势头。 大将军姜维随后也表态,强调主簿李简等人的言论颇合兵家制胜之道,沓中大军暂时没有返回汉中的计划,各部兵马必须严守军纪,安抚军心,有序做好出兵的准备,不可违令妄动。 会后跟着诸人鱼贯走出堂门的姜绍抬头望着天上刺眼的太阳,深深皱起了眉头。 没了姜绍打头阵,大将军一样能够力排众议;而没了大将军的信重,姜绍顿时感觉少了一座实实在在的靠山。 但遵循大将军的决策,为亡国边缘的军事冒险推波助澜,这代价未必也太大了吧。 个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力感,让阳光下的姜绍遍体生寒,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 姜绍病了。 对外宣称感染风寒的他连续多日都没有踏出过房门,房内弥漫着一股汤药的味道。 若是以往,“病三郎”病了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放在这些日子以来忙忙碌碌、乐此不疲的姜绍身上,就有些反常了。 侯猛、徐遵、范周等下属都有前来探视,但都没探明白这姜校尉病症的根源。 中军没再找他参加军议,他也没按时上交《御敌策》,在大将军姜维坚持执行自己军事计划的同时,此前在军中地位迅速上升的姜绍似乎一日之间又跌回到了谷底,被冷藏起来了。 倒是大将军主簿李简来过一次,名为探病的他给姜绍留下了一些邸报。 李简年过四旬,南安人氏,相貌清癯,颧骨在长脸上像是一面峭壁突出来的两块岩石,他虽是文官,却有着统军将领的气质,身手矫健,步伐沉稳,当日军议上略带沙哑的声音和有条不紊的辩论给姜绍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