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按孙氏的意思,这几天他们就要启程去阳城了,孙老太舍不得家,常常盯着一个角落出神。 “芳子,咱们要是往京城去,那还回阳城干什么?” 京城在南,阳城在北,压根就不是一个方向。 “娘,我想在阳城生完孩子再走,再说也不一定就去京城。” 前段时间闺女又说豫州也挺好的,说那里的庄稼可以两年三熟,到时候他们在豫州停下住一段时间,如果觉得好,就在豫州定居也不错。 孙老太不理解了,这生完孩子就深秋了,在路上多冷啊,她这闺女是不是有些傻? 车上就是有保暖的东西,那刚出生的小不点儿也受不住折腾。 再说路上寸草不生的,又缺少水源,马吃什么?喝什么? 孙老太道,“要走就早走,趁现在是初春,路上不遭罪。” 虞小怜笑了,终于有一个和她意见相同的了。 孙氏本来就纠结这个事,一直也没下定决心。 如今听老娘也是这个意思,再加上虞小怜又给她分析了一下,现在赶路和深秋赶路的利弊,立时决定现在就走。 只是阳城的房子怎么办?赵二丫怎么办? 还是得回阳城一趟。 次日,孙氏将她的决定告知虞长河。 最后商定,由虞长河和虞小怜回阳城一趟。 去把阳城的房子卖了,再把赵二丫接回来。 前段时间苏景辰和虞小怜说过,春试过后他就要去县学了,由于县学远在林州,到时候他会将他弟弟苏景樾,托付给他爹的小妾霍氏照顾。 霍氏是他外祖帮着挑选的,是值得信任的。 春试的榜单贴出来后,苏景辰就把苏景樾,送去了他爹为霍氏购置的新宅子处。 想和虞小怜道别的时候,才发现虞小怜不在家,他又赶着去林州的县学报道,只好留了一封信给虞小怜。 所以,虞小怜一到家,赵二丫就把苏景辰留的信递了过来。 苏景辰这封信写的,长篇累牍,洋洋万言,足足有五页之多。 “于此书,吾思虑良久。早有意,却无从落笔。 心有数语,却难启口。今吾意已决,以此家书诉吾心之所向,愿汝静心阅之。如有不敬之处,望谅之。 吾素知汝之善,不敢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