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一道润肺养生菜——东坡鲫鱼!陈燕:减肥好难呀!【求订阅】-《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2/3)页

    林旭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一个竹筐里晾着。

    做东坡鲫鱼,虽然做法中明确写了放萝卜片,但不能傻乎乎切点萝卜片丢进去,因为萝卜特有的怪味会导致鱼肉味道变差。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食盐把萝卜中的怪味杀出去,保留萝卜的鲜味,这样放进鱼汤,才能在增鲜和吸收油脂的同时,不会让鱼肉染上萝卜味儿。

    处理完萝卜,林旭又拿来一颗白菜,将白菜心一点点剥出来。

    用白菜心做东坡鲫鱼,不仅能吸收油脂,而且白菜特有的鲜甜,也能让鱼肉变得更加鲜香。

    把白菜和萝卜准备妥当,林旭又准备了一点十年份的陈皮。

    沉佳悦有些不解:

    “为什么准备陈皮啊?这样做出来的鱼不是苦的嘛?”

    陈燕说道:

    “看电视不仔细啊表妹,这种陈皮已经没苦味了,更适合泡茶,《狂飙》里高启强送给泰叔的,就是价值非常高的陈皮,喝了润肺……我知道为什么放陈皮了,梅兰芳是唱戏的,要保护嗓子,厨师做这道菜,应该是为了他的职业着想。”

    沉佳悦反应也很快:

    “怪不得他吃完鱼会去嘉奖厨师呢,肯定是明白了厨师的用心。”

    林旭这会儿也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梅兰芳去大帅府,肯定会唱上两三段的,唱戏之后,需要吃点润肺的食物保护嗓子,然后就有了这道东坡鲫鱼。

    所以……这是一道润肺护嗓的菜品?

    等会儿做出来可以试试,春天气候干燥,经常会发生嗓子不舒服的情况,要是这道菜真有效的话,可以做出来试试。

    想到这里,林旭开始宰杀鲫鱼。

    步骤跟鲤鱼一样,先放血,再去鳞去鳃去内脏,顺便去掉鱼肚子里的黑膜和鱼头里的鱼牙,这些都是腥味来源。

    收拾干净后,在鱼身两侧肉厚的部位各划上四刀,改成容易入味的斜花刀。

    打好花刀,就可以烹制了。

    锅烧热,先滑锅,接着往锅里放入一勺熟猪油,大火烧至五成热。

    把改刀好的大鲫鱼放进锅里,开始煎制。

    一般情况下,炖煮类的鱼肉都需要煎制,这样鱼肉更香,鱼皮更完整,也更加不容易破皮。

    另外想要喝浓汤的话,煎好倒入开水,就是奶白色的浓汤,特别香,也特别美味。

    鱼不用煎太过,煎到表面微黄就可以翻面。

    两面全都煎黄,顺着锅边往锅里加入一大碗和玉带鲤鱼同款的开水高汤。

    东坡鲫鱼要求汤清味浓,所以这里不能用烧开的热汤,那样清汤就会变成奶汤,不符合这道菜的要求了。

    所以要加冷了的高汤,尽可能让鱼肉和汤里面的蛋白质不会发生性变。

    倒入高汤,锅里原本的猪油立马漂浮在了汤的表面上。

    林旭依次加入白菜叶、萝卜片、一点点提鲜用的食盐。

    全都放进去,大火烧开,稍稍熬煮一下,让汤表面的油脂,全都附着在白菜和萝卜片上,这样汤色更加清澈。

    等白菜叶煮软,将菜叶和萝卜片全都拣出来,这会儿汤色清冽,看不到油花,但香味却始在萦绕。

    这个时候,往锅里加入切成段的葱白、切成大片的生姜,黄酒,胡椒粉等配料和调味品。

    盖上锅盖,稍稍炖煮几分钟。

    这条鲫鱼很大,而且肉质相对较老,不是那么容易煮透,所以要多炖煮一会儿。

    但不能用大火炖,得用小火慢慢煨着,这样汤不会变色,而肉中则会噙满汤汁,口感重新变得鲜嫩起来。

    大概过了八分钟左右,鲫鱼表面已经开始随着汤汁的沸腾而浮动。

    这是鱼肉熟透的表现。

    林旭用快子将里面的葱姜挑选出来,放入切成丝的陈皮,淋入一小勺鸡油,这道菜就算是完成了。

    他端着锅,连鱼带汤一块倒进汤盆,正中间点缀一撮香菜碎。

    整道菜鱼肉完整,香味浓郁,但汤色却清澈见底,看起来很有反差感,总觉得这么浓郁的香味,不该是清汤才对。

    估计当年梅兰芳吃到这道菜,也会有同样的诧异。

    但真正吃到嘴里,才能品到菜品中的妙处,懂得厨师的良苦用心。

    “可以尝了吗?”

    沉佳悦拿着汤匙,看着汤盆里的鱼肉就想来上一大勺。

    陈燕拦住她说道:

    “等一下等一下,我先拍一张照片再说,她们没法来吃,我得发群里放放毒,气气她们。”

    拍完照片,她这才拿着大汤勺,和沉佳悦一人盛了一小碗,准备像个美食家一样细细品尝一番。

    没开吃之前,觉得又是猪油又是高汤的,肯定很腻,但吃到嘴里才发现,这清澈的汤除了香之外,剩下的只是清鲜。

    有鲫鱼的鲜,有鸡油的鲜,还有白菜以及萝卜的鲜。

    在这种鲜美的滋味中,还能品出澹澹的陈皮味儿。

    味道恰到好处,不浓烈,不抢味,还不会渗透到鱼肉中,这就是出锅前放陈皮的缘故,不会让味道过于浓郁。

    另外,出锅前放陈皮,颇有种用鱼汤泡茶的雅致感。

    这比较符合民国文人的格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