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来了位夫人-《我靠赚差价暴富了》


    第(1/3)页

    因为功德碑和减免一部分商税的承诺,商户们在施粥捐衣的同时,也乐意慷慨解囊捐钱。

    一家凑个几十上百两,数量就多了起来。

    这笔钱县令也没贪污,而是全部用到了灾民身上。

    长时间的流离失所,活下来的灾民身体都不怎么好,买药请大夫看诊就是一笔开销,再加上灾民们有一部分群体是老人孩子。

    以这两类人的身体状态,若是没人帮忙连个茅草棚都搭不起来,更别提自己谋生了,所以县令又将这个重担接了过来。

    搞了个育婴和养老一起类似福利院的地方出来。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自谋生路去吧,只要不犯法不偷不抢,做力工也后,跟着渔民出海打渔也好,亦或是等退潮后去赶海捡那些贝壳、小鱼之类的也好,能活下来就行。

    但是齐城的地真的是太少了,城中的人还有谋生手段,近海的村子百姓日子是真的难过。

    上顿鱼下顿鱼,吃的人都快吐了,这是个青菜比金枪鱼都贵的地方,去渔民家做客,显示渔民对客人看重的不是给你上多少海产品,而是有没有绿叶菜。

    谁家要是愿意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上一份青菜,就算是恹哒哒失了水分的青菜,那也是顶顶大方的人。

    倒是有山,然而山上有猛兽,打猎这种技术活基本上都是父传子,子再传子,外人想学打猎的手艺,要么长辈之间交情很好,要么猎人愿意收徒。

    现在收徒可不像后世的收徒,要花钱拜师,做弟子的还要给师父送节礼和四季衣裳,穷苦百姓没这么讲究,但一刀肉鞋子这些是要的。

    除此以外,做了人家的弟子,师父就有权打骂。

    要知道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挨了师父的打也是白打,有那品性不好的师父,不拿弟子当人看的事时有发生。

    而且吧,猎户这个活还真不是一般人干的。

    想做猎户,首先你得有把弓箭,别指着下套子套些野鸡野兔之类的,你下套子的前提是知道通过草丛伏倒的方向、动物的脚印和粪便来分辨动物的去向,必经之路什么的。

    然后,在动物经过的路上下套子,能不能套到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要是遇到豺狼虎豹毒蛇这些生物,能捡回一条命算幸运,伤了死了只能自认倒霉,伤心的也只会是家人。

    别人最多也就可惜一点。

    因此,古代的猎户可以说是在拿生命讨生活,宁嫁农家汉,不嫁猎户男就是这边的一句谚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