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枯骨-《开海》


    第(2/3)页

    当然陈沐也没有忘记王如龙那句叮嘱,那便是收集适合作为药筒的细竹,制作药筒。

    说来好笑,陈沐的这些主意,最让白元洁感兴趣的是膛线,或者说并非膛线这个具体的技术,而是对陈沐言之凿凿的火药理论感到非凡的惊奇与好奇。

    “陈二郎你是说,火药点燃后会生出气,这个气推铅丸在铳管里上下碰撞向前射,所以铳管越直、越长,打出去那个弹,弹道越稳?”

    “铅丸打出去不是直的,是弯的?”

    不但是弯的,还有可能是斜的,这个时代全世界的铳管都是手工制作,做工相对四百年后枪械而言极为粗糙,熟练铳手在使用自己的鸟铳打出上百铳后完全有可能成为五十步精准射手。

    可这有什么用呢?只需要换一杆铳,一切归零。没准原本铳管稍向左弯,新铳管稍向右弯,以前熟练的感觉就不复存在,超过三十步铳铳放空都有可能。

    明人并不缺少求知欲,至少陈沐从白元洁身上看到求知若渴的闪光点,在闲暇时不断追问他对于火药的理解。

    白元洁听的很认真,但是……并没有对抛出一个个新思路的陈沐产生多少崇拜心理,恰恰相反,是陈沐对白元洁渊博的学识与不需要理论体系就可举一反三的才能极为佩服。

    零散的技术改良,实际并非四百年后灵魂的长处,陈沐在于白元洁的交谈中深刻明白,他不同于这个世界的、完备的理论体系,才是最珍贵的宝物。

    这胜过燧发枪、胜过后膛炮、甚至能胜过他脑海中轰鸣久已却不知从何起步的蒸汽机。

    白元洁懂的,比他想象中多得多,他只需要听懂陈沐说明火药在空气中点燃并不能爆炸、在密闭空间中爆炸是因为力量汇聚一点,就提出了与陈沐不谋而合的想法。

    只不过陈沐想的是火箭爆药外裹一圈小铅丸,白元洁说的是火箭爆药外裹一圈小石子罢了。

    当然,明人或者说白元洁的想法也有幼稚的时候。

    比方说白千户极为骄傲地对陈沐安慰道:“别着急,等回清远我让家中匠人给你做一杆铳管两丈的大铳,你再装上那个望远镜,今后再遇上战事,什么李亚元王亚元赵亚元的,隔十里八里一铳打死他!给你首功!”

    陈总旗听见这话时看白千户兴奋地手舞足蹈,脸上每一块肉都在抽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