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两位老师都是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前些年待遇要好一点儿,给记满额工分,每个月还额外有六块钱。 现在么,经济补助倒是涨到十三块了,但工分没了,他们也只能一边干农活一边教书,日子比普通农户能强一些,但也强的有限。 所以好多有点能耐的,干脆就不教书了,跑出去揽活打工,虽然辛苦却比当民办教师挣得多。 李耒想的这个办法,能让老师一个月多赚不少钱,这样就会有人安心留在学校教书了。 “你这么一搞,我就不担心这两个老师要跑,而且估计其它村的老师都想过来喽!”李启生觉得这办法不错。 “其他村老师想来可以啊!一个老师带三个年纪教学效果太差,带一个年纪吧,又只有十来个娃娃;这样还不如把跟前几个村的学校合并,这样的话,老师多了,学生也多了,反正咱们这儿路不错,学生娃多跑几步没啥问题!” “我去给乡上说,现在几个学校的老师都有些不想干了,乡上的领导正发愁呢,这样处理也算是帮他们解决麻烦,他们肯定会同意。”只要能促进教育发展,李启云都坚决支持。 由此引申开来,李耒也想到了解决初中学生失学问题的办法,“我干脆再给柳树中学捐一批鸡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帮忙养,就当是学校的三产,赚了钱可以拿来给贫困学生发助学金,给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发奖学金,给老师发补贴!” 学校办三产在日后某些时期挺常见的,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中学办个小印刷厂专门印复习资料和试卷就能赚不少钱。 而农村学校,搞养殖也很常见,李耒小时候在农村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帮学校养过猪。 “这个办法好!刚好学校还有几间空房子,在后面找一间,还免得鸡叫打扰学生学习!”李启云眉头舒展开来,这下又能拉回来几个学生,挽留住几位老师了,中学老师大多都有编制,但是乡下待遇不如城里,好多都想调走。 商量一晚上,拿出了大致框架,第二天就开始忙活了,李启生把几个村干部喊到一起开会商量,李启云去乡上找领导,李耒则去了县城,这件事还是得跟邢书望汇报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