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希望成立-《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宣传部门下令,对漂流“不宣传、不报道、不支持”,但黄河上的3支队伍坚持漂完,最后以7人死亡为代价结束;然而等洛阳队到达黄河的入海口时,在场记者只有3人,漂流运动自此迅速陷入冷落。
若干年后,关于这场轰轰烈烈运动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唯有尧茂书在改革三十周年的时候成为影响四川的候选人物之一,他的故乡ls市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的肖公嘴广场,建成了一座尧茂书凋像勇士碑,作为永久的纪念。
后该凋像被移至长江市场附近,如今凋像面貌焕然一新,勇士英姿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天一早,李未又在车站遇到了威廉-林赛,他打算听从李未的建议,去bj办理手续,俩人聊了一会儿,在车站分别。
李未先去了延安,在延安乘坐飞机抵达咸阳机场,然后从这里转机飞往成都,等他们降落在双流机场的时候,刘永好夫妇已经在这儿等着了。
“哎呀,认识好几年了,你哪儿我去了好几次,我这儿你还是第一次来,这回一定要多待几天,我好好陪你到处逛一逛,尝尝我们成都的美食!”超哥对他的到来非常欢迎。
“我那几个兄弟听说你要来也很高兴,都把手头的事情放下了,在家里等你。”刘永好开车带着李未直接去了他们在江津的家里。
如今他们家的大房子也盖好了,这是一栋三层楼带院落的洋房,虽然还比不上李未的院子,但在江津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来,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我母亲,这是我大哥刘永言,二哥刘永行,三哥陈育新,小妹刘永红。”听到车响,刘家全家人都出来迎接了。
“伯母您好,早就听永好说过您的故事,我跟静姝可是佩服地很啊!”刘永好的母亲浑身散发着温良的气息,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身。
刘永好的母亲叫郑康致,郑家在解放前可是大户人家,她的父母也很开明,抗战爆发后,黄埔军校迁到重庆,郑康致便报名进入黄埔军校战地救护班学习,成了着名爱国人士史良的学生,积极投身爱国救亡运动。
她跟刘永好的父亲刘大墉就是这时候认识的,现如今刘大墉已经去世,郑康致继续支持孩子们的事业。
他们刚开始卖鹌鹑蛋的时候,郑康致已经年过六十了,依旧出来帮兄弟几个看守店面,把事情理得妥妥当当。
“永好也经常夸你,说你太了不得了,年纪轻轻就搞得这么大的摊场,他们兄弟几个能办起饲料厂,也多亏了你帮忙!”老人家年纪虽然打了,但精神依旧很好,说话也非常得体。
其它几个兄弟之前虽然没和李未见过面,但是多多少少也打过几回电话,算不上陌生,所以大家很快便聊得热火朝天。
大家边吃边聊,来了成都自然要吃火锅,李未和于静姝都能吃辣,吃得很是过瘾。
饭桌上,大家自然而然的聊起了饲料,刘永好又回忆起了当初在正大康地公司看到的那一幕,“......我当时就在想,这那是生产饲料啊,简直是在印钱么!那时候我就想开个饲料厂,可惜没钱了,现在好了,钱有了,再加上李未帮忙,总算是把这个摊子给撑起来了。”
“从长远来看,饲料产业大有可为,现在饿肚子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吃好的问题还没解决!老百姓平时都舍不得吃肉,市场上的猪肉供应还是紧缺,这种情况肯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李未谈起了饲料业的前景。
“想要让更多人吃上猪肉,依靠老办法养猪肯定不得行,必须采取更科学的办法,科学化、规模化养猪绝对是未来的趋势,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饲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产品!”
“以前有句话叫‘川猪安天下’,你们四川养猪从古到今都是出了名的,你们在四川开饲料厂大有前途!”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四川人多,基本上各家各户都养猪,一看到我们在这儿盖饲料厂,没等盖好就有好多人过来问了!”刘永好兄弟几个听到这样的话都很高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