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黄庄教书人-《隋波逐流之兄弟二人在隋朝》


    第(3/3)页

    隔壁也有户人家,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居住。

    过来帮手洗衣做饭的是个年旬五十左右的老妪。张氏,工钱未知,估计吴账房已讲好。现在自己也没钱,大概从教书月钱里扣吧。倒不用去考虑这些。

    张嬷嬷说话客气,闲聊得知她孙子也在私塾读书,先生长,先生短的。

    洗衣、做饭兄弟俩还是会的。

    古代讲究君子远庖厨,为免别人疑惑,再者黄夫人安排的口气坚决。兄弟俩也落得轻松,没反对。

    来到这里第三天就上班了,比后世好找工作。姜翰墨心里笑道。与弟弟姜翰瑞白天去学堂,晚上一起在家,将弟弟带在身边放心。

    私塾还不小,室内分三间,一间课堂,一间空室,还有一个隔成两小间,小间有桌椅,估计是给先生休息的。靠内另一小间堆放了些杂物。

    原先的教书先生大概知道他们今天要来,已经走了,小屋里留下些课本,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的,还有些杂乱的书籍。

    学生也就三十人左右,小的四五岁,大的十岁多点,参差不齐。

    姜翰墨问清学童们的学习程度,将年龄大的都移到那间空的屋子,学生倒是勤快,课桌很快就搬好。

    年龄小的都在启蒙阶段,让弟弟姜翰瑞去照看,年龄大的姜翰墨自己带,除了那些课本外还可教教他们其它的比如算术之类的东西。

    相当于后世幼儿园同小学生的教学。姜翰墨和弟弟姜翰瑞还是搞得定的。

    如此这般,兄弟俩倒是轻松。

    小孩子见到年龄不大的老师也格外显得兴奋。

    姜翰墨心里总想着什么时候回到后世,并未将在这教书当成长久事业,课堂上也格外轻松自如。穿插些奇闻趣事,学生们的积极性反倒提高,那些刚开始捣蛋不听话的也乐于上学。

    古代学堂对学童也就是蒙童的行为礼节教学课本很完善。

    如着衣、作揖、叉手、行路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姜翰墨兄弟俩边教边学,认识到不少。

    每每此时姜翰墨与弟弟姜翰瑞都相视一笑。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

    学堂里书声郎朗,变得其乐融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