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白家锦铺垫几句,才进入正题。 “臣觉得倭寇之所以横行,是因为海上有太多私人,不在朝廷掌控之下。” “正是这些人勾通外夷,使得海外倭人垂涎我天朝上国。” 白家锦这个突破点选的很好。 因为这是很多士大夫的普遍看法。 愚昧无知,且自我感觉良好。 朝堂不少没有参与海外生意的,都是这么想的。 “而且众多海商将我朝产出卖与海外,所得不过金银,与民无益,与国无益。” “只会让民间桑蚕渐多,而稻米越少!” 这次是清谈的路数。 白家锦的话,深得一些自诩清流之人的心。 “若是朝廷能严禁出海,民心祛除浮躁而开始思安。” “长此以往,自会海晏河清,倭寇之忧尽无!” 白家锦显然代表某方的利益。 他刚说完,就有十几人出列,纷纷附议。 景顺帝见状,也不置可否。 而是看向张松越,问道:“老师觉得呢?” 张松越自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不管禁还是不禁。 对他来说,都不讨好。 不禁也收不回关税, 禁也禁不了私商、皇商和勋贵。 他想了想,便往后面看,似在寻找什么。 最后直接喊道: “冯郎中,你刚解决了江南倭患,觉得白侍郎说的可对?” 眼见问题被抛向他,冯一博无奈上前。 “臣不知倭患和禁海有没有关系!” 冯一博在金陵曾被白家锦为难过。 此时自然不想附和。 只想搅合。 “相对于禁海,臣建议不如灭绝倭国,不是更爽利些?” 倭国争贡的事刚交给他,此时张松越又问他倭患的事。 好像冯一博成了研究倭国的专家。 可听到专家级的建议,白家锦却不由笑出声来。 “冯郎中剿倭近一载,怕是杀红眼了吧?” 冯一博闻言哂笑,斜睨他道: “大人说倭患起于海上,没人知道对不对。” “但倭患起于倭国,我敢肯定没错。” 这话说的没毛病。 倭寇就是倭国的,谁也反驳不了。 说到此处,冯一博自己都快忍不住笑了。 “所以不知对不对的禁海我不知道行不行,但肯定对的灭倭却一定行。” “你觉得我说的可对?白大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