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七日后。 又是一个休沐日。 李世民再次带领长孙皇后来到庄园。 李根到门口迎接,伸手牵住一路小跑而来的乐乐。 刚刚踏足庄园,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便差点一个立足不稳。 就在房舍前面。 两个用琉璃制作的房间,出现在二人面前。 里面清晰可见,各种瓜果和蔬菜,长势正旺。 关键是,这琉璃屋,高矮大小和一间房舍一般大小。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哥,你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琉璃屋建好了,武曌妹妹在里面干嘛呢?” “她呀,说琉璃屋里更暖和,在里面读书呢!” 李根的话,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决定进去看一看。 众人进入琉璃屋里面。 果然外面寒风凛冽,里面温暖如春。 李根讲解了一番,光合作用种植暖棚的效果。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父亲,母亲,这两个暖棚的瓜果蔬菜,是用来咱们一家人这个冬天享用的。” “学院周边孩儿又弄了几个暖棚,那里的蔬菜给学院的少年们改善伙食。”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学院的少年郎真是有福啊,冬天在这里竟然能够吃上青菜。 比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们,都有口福。 …… 一场鹅毛大雪过后! 正元节,马上就要到了。 状元学院也到了放假的日子。 李根非常喜欢,整个世界洁白无瑕的模样。 庄园里的积雪,除了必要的道路和屋顶以外,其它地方都让它们覆盖在大地上。 因为开学前报到的时候,学生们的家长都已经知道了,状元学院放假的时间。 今日一大早,庄园门口,就聚集了大量的马车。 在班长柴令武的带领下,众少年排成两列,往庄园门口走去。 “父亲,您来了。” “书玉,好小子,胖了这么多,也精神了。” 魏征开心的,拍打着魏叔玉的肩膀。 “令武,这三个多月,在学院表现如何?” “霍国公,令武可是学院的班长,最大的官员,表现可好了。” 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话,让柴绍听了很是受用。 “爹,俺在这里呢?” …… 众少年纷纷被各自的大人接走。 “你们两个臭小子,都他娘的长这么高了,在学院有没有给老子丢脸?” 程咬金和尉迟恭为了省事,二人同坐了一辆马车。 看到处亮和尉迟宝琪,明显长高了许多。 程咬金和尉迟恭,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爹,俺是学院的生活委员,可是掌管学院伙食的大官,每日里俺和宝琪,都是大碗喝汤,大口吃肉,嘿嘿,自然长的快了一些。” 嘿! 程咬金一听,脸上笑的跟菊花一样灿烂。 “敬德,听听,听听,俺家处亮都他娘的当上大官了,这小子随俺,是俺老程家的种。” 程咬金难得的伸手拍拍处亮的肩膀。 “好小子,好好干,不能给老子丢人现眼。” 尉迟恭黑着脸,俩大眼珠子使劲瞪着尉迟宝琪。 “臭小子,你他娘的就不能给老子争口气,处亮都他娘的能当上大官。” “尉迟伯伯,宝琪也是大官呢,他可是学院的劳动委员,专门负责打扫干活的,厨房,茅厕,食堂卫生,都归宝琪负责。” 嘿! 程咬金一听这话,差点绷不住。 这他娘的尉迟恭就是打铁出身,干活干出来的。 现在尉迟宝琪又是厨房,又是茅厕。 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尉迟恭脸上也有点挂不住,这算哪门子的大官啊! 不就是个干活打杂的差事吗! “爹,您别生气啊,俺这个劳动委员,和处亮算是平级,院长还多次表扬俺哩。” “再说了,这次唐数考试,俺可是整个学院的第一名。” “哦,此话当真?” 尉迟恭从小贫苦人家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筐。 听说尉迟宝琪考试第一,那家伙,精神头立即就上来了。 “爹,不信您问问处亮。” 程处亮使劲点点头,证明尉迟宝琪确实考了一个第一。 “不错,不错,咱们尉迟家,终于有一个识数的了。” “知节,状元学院考试第一,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程咬金双眼精光爆射,直奔程处亮而去。 “处亮,宝琪都能考第一,你小子考的如何?” 程处亮菊花一紧,低声开口说道。 “爹,俺也考了个第一。” 嘿! 程咬金乐了。 “处亮,跟爹好好说说,是个啥样的第一啊?” “倒数第一……” 程咬金:“……” 尉迟恭:“……” “爹,您别生气啊,院长说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下次只要再加把劲,就很有可能,考个倒数第二。” “宝琪就不一样了,他只要稍微一放松,就可能成了第二,那可就是退步了。” 程咬金闻言点点头,说道。 “敬德,听到没有,俺家处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你家宝琪,唉,不说也罢!” 程咬金如此好面子,只能如此白话白话,还真把尉迟恭搞的一愣一愣的。 …… 正元日! 一年一度的大朝会,李世民携长孙皇后,一起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 也只有大朝会上,皇后娘娘才会在百官面前现身。 大朝会结束以后,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赶紧回到立政殿。 接受后宫妃嫔,诸位皇子和公主的参拜。 然后二人带上长乐,坐上李君羡驾驶的马车,直奔长安城南而去。 这是李根来到长安城的第一个正元节。 李世民答应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自然不能食言。 再说了,庄园里的饭菜,可比御膳房做的美味可口多了。 “新的一年,孩儿祝父亲,步步高升!” “祝母亲,平平安安。” “祝爷爷,长命百岁。” “祝妹妹,健康快乐” 一家人举杯同祝,度过了一个温馨热闹的正元节。 …… 阳春三月。 李世民让吏部诏令天下。 今年科举将于本月十五日,在各地开始初考。 消息传到李根和孔颖达耳中,考验状元学院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没想到,今年科举竟然比往年来的更快一些!” 听了孔颖达的话,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孔大师,看来陛下真是急需人才啊。” “眼下时间所剩无几,咱们还是让学生们,抓紧时间开始模拟考试吧。” 孔颖达手中有历届科举考试的考卷。 李根如今将这些考卷,全部刻印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学院每日都要进行至少两场考试。 李根则在如今科举落榜最多的诗赋上,进行专门的指导。 一句句让孔颖达赞叹不已的诗句从李根口中,脱口而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李根没有将完整的诗句传授给学生们。 至于他们能够领悟多少,则要看他们各自的才华和能力了。 三月十五日。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李根和孔颖达,带领五十名学生,往务本坊的国子监赶去。 一路上,田间已经插满了红薯苗。 大片大片的红薯苗,迎风招展,甚是喜人。 李根已经从父亲口中得知,在陛下的口谕下。 今年整个关陇之地,都种满了红薯。 就连江南和荆州,也开始了首次插秧。 国子监祭酒张厚胤,对状元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 “状元郎,没想到,不过半年时间,你就要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张祭酒,晚辈让他们感受一下科举考试的氛围,至于能考成何等成绩,并不是很重要,毕竟他们都还年少。” 李根和孔颖达,在学生们进入考场前,又各自鼓励了一番。 “同学们,千万不要有任何思想压力,患得患失的心理要不得,拿出你们平日里考试的状态即可!” “我和孔院长都相信大家,你们都是最棒的!” 众少年纷纷激动的点点头。 第一场贴经考试,魏叔玉第一个走出考场。 随后陆续有学生,表情轻松的从考场出来。 当程处亮和尉迟宝琪,从考场出来以后,学院五十名学生,全部考试完毕。 李根带领众人返回学院,孔大师则要参加阅卷。 初考和在尚书省贡院的考试不同。 虽然也是三场考试,间隔时间只有一日时间。 第二日,诗赋考试前。 红榜张贴出来。 当李根看到榜尾有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名字时。 他便知道,这些学生肯定都过关了。 第二场诗赋考试。 题眼竟然和去年科举诗赋考试的题眼一样。 程处亮直接套用李根所授的诗赋。 春光无限好, 我们来赶考。 田间红薯秧, 收获知多少。 李根没有想到,程处亮竟然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 “处亮,考的如何?” “院长,太简单了,俺一气呵成!” 当李根从处亮口中,听到他所做诗赋时,微笑着点点头。 虽然不过是略显幼稚的儿歌版本,不过,对于程处亮来说,也非常难得了。 第三场试策考试前,最让李根担心的就是这些学生,能否顺利通过诗赋考试。 红榜公示的时候,李根比他们还要紧张,当看到学院五十名考生,无一落榜的时候。 李根终于长舒一口气。 过了第二关,第三场试策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试策考试,万变不离其宗,历届科举试策考试的考题,这些学生已经多次解答过了。 对此,李根比这帮学生,还有信心。 看着学生们,一个个信心十足的走出考场。 李根脸上充满了灿烂的微笑。 果不其然,第二日红榜张贴出来。 状元学院五十名学生,尽数上榜。 看着这帮少年,聚集在一起呐喊欢呼。 李根第一次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孔颖达也是非常高兴,待李根带领五十名学生离开国子监后。 孔颖达直奔皇宫而去。 “陛下,孔主簿求见!” 御书房里,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 江南道红薯苗长势喜人,让李世民非常高兴。 听闻孔颖达求见,立即想到,今日是科举考试初考结束的日子。 “让孔主簿进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