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很多都打理得不错。 有的别墅甚至可能带有地下泳池。 有钱人,真的是一种极致享受。 两人一路上畅聊着。刚开始,两人都有意不去触碰一些涉及隐私的话题。 越聊越投机,慢慢的就聊上了家庭、生活等等。 “前面就是我家了。” 崔先生指着门柱上的门牌号。 “你记住是9号就行了。万一记不住,就看我家车库前的那条龙。” 周灿抬眼看去,只见一条金色的长龙横卧在别墅的入户凉亭上。 霸气、威武,同时也显得特别张扬。 “这不符合崔哥的性格呀!嫂子好像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怎么想着弄一条这么张扬的金龙呢?”周灿也是跟他聊了这么久,熟悉了,才敢说这种话。 不然肯定要说好听的夸赞话,而不是说这条龙显得很张扬。 “当年我儿子出生,那时候我也还年轻,做生意有些小成就,正好那年买下了这幢别墅。于是一高兴,就有些得意忘形,请人造了这条金龙。后来我年纪大一点了,性格也不再那么张扬。不过我儿子出国后,很少回来。我看到这条龙,就能想到我儿子。所以一直没舍得改动它。” 崔先生介绍了一下这条金龙的来龙去脉。 周灿挺能理解他的。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儿子,但是却也体验过亲情的离别。 父母在遥远的县城,他在省会城市求学,一年都很难回一次家,对父母的思念,只有自己能懂。 有时候,想家了,想亲人了,拿着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礼物看看,多少能缓解心中的思念。 “琴,我把周医生接来了。” 崔先生对着屋内喊道。 闻声,一名系着围裙的华贵妇女从屋内快步走出,正是见过一次面的尹琴。 “周医生,快快请进!” 尹琴真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端庄大气。 女人中的典范。 “不用脱鞋子,直接进来就行!” 夫妇俩热情的把周灿迎进屋内,让周灿体验了一次上宾之礼的招待。 首先进入的是一个超大的挑空客厅。 里面的装修以古典、中式为主题。 家典也是中式红木家具。 交椅、圈椅、六页屏风、长桉、八仙桌,这些都是在古装剧里面才能看到的高档老家具。 “周医生,感觉屋内的装修怎么样?你能一言道出外面的那条金龙太过张扬,说明你的审美很有品味。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崔先生显然对屋内的装修花费了不少心血。 尹琴给周灿泡茶。 “周医生,请喝茶!” 用的居然是复古气息浓郁的三才盖杯。里面的茶叶,散发出沁人芬芳,必是名贵的高档茶叶。 “好的,谢谢!” 周灿双手接过茶,放在茶几上。 他环目打量了两遍客厅的整体装修风格。 尹琴没有急着去厨房,在围裙上擦擦手,脸上带着微笑,也想听听周灿能给出什么样的评价。 “崔哥、嫂子,我也不太懂审美,万一说得不对,你们可别介意。” “不介意不介意,就想听听你的真话。我那些生意场上的朋友,可别指望他们能说出真话,就是一个劲的夸。” 崔先生摆手说道。 “你崔哥呀,总说装修缺了点味道,却又找不出原因。他是真心讨教哩!” 尹琴在旁边适时的解释了两句。 “那我就放肆了。整个客厅刚走进来,感受到的不是古典雅致,而是豪华、贵气逼人。你看,这地砖漂亮吧,但是它的现代气息太浓郁了,然后还有那盏大的水晶灯,它与地砖相互辉映,给人富丽堂皇之感。但是再看摆的家具、墙上的字画、复古的窗灵、凋龙刻凤的几根大柱子,皆是自带浓郁的古典气息。” “两者揉合在一起,更像是一个大杂烩。” 周灿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他从小就学习过许多特长,琴棋书画,几乎样样精通。 大致的审美,他还是能点评那么几句的。 “你接着说。” 崔先生的表情很有趣,既透着紧张,又像一个认真聆听的学生。 “从这些古旧风极浓郁的家具,以及墙壁、柱子的装修风格来看,我感觉你似乎想要营造一个古典、大气、奢华的氛围。” 周灿的话刚一说完,崔先生就连连点头。 “对对对,你说出了我的心声。周医生果然是高手。” 崔先生本来也没抱什么希望。 直到周灿经过一系列点评,甚至道出了他的心中所想,他对周灿的审美不由高看了几分。 更多了几分期待。 尹琴同样有些吃惊的看着周灿。 她没想到这个小伙子,不但医德高尚,审美水平也是极高。 “崔哥真想打造出那样一个环境,恐怕得对装修动大手术。地砖需要铺上复古的青砖,那盏富丽堂皇的水晶灯也得换掉。比如换成古典气息浓郁的八景灯。还有那些凋刻,也得改成低奢风格的凋饰。龙和凤,用多了就会显得太过刻意,显得庸俗。也许刻上花草,会更添几分书香气息与雅致。” 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体现身份尊贵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功名、才学、官阶。 “若要我总结的话,就两句话吧!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 周灿点评后,给出了总结性的评语。 啪啪啪! 门外响起击掌的声音。 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胡子拉茬,穿着也是非常普通。 就是一条洗得发旧的深色运动裤,外加一件汗衫白背心。 头发凌乱,且长。 眼神中透出的是废青独有的迷茫。 能够随意进入崔先生家门的人,肯定不会是普通人。 “黎先生!” 崔先生夫妇皆是对这名男子十分友好且热情。双方显然熟识。 “我家没酱油了,过来找你家借点酱油,没想到却意外听到了这位小伙子的精彩点评。我真是太惊讶了,没进门前,还以为是崔大哥请了六七十岁的大师级人物前来设计装修呢。” 黎先生对周灿刚才的点评,给予极高的赞扬。 看向周灿时,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欣赏。 那种琴逢知音,酒逢知己的欣赏。 更像是同道中人。 “您过奖了!” 周灿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也不敢乱说话,就只是谦虚的客套了一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