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看淡生死的女孩,女神有很多种-《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2/3)页

    其实他非常清楚,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恐怕很快就会香消玉殒。

    情况好一点的癌症患者都是五年为一个生存期,但是她,最多只能用半年作为一个生存期。

    按照她现在的情况,能活三个月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如果能够积极治疗,熬个半年到一年,大有可能。

    “我想不通,为什么别人得了感冒都能治好,我女儿只是一次意外的小感冒就成了癌症呢?”家属崩溃的向周灿询问着答桉。

    “您女儿的淋巴瘤有可能刚开始并没有出现。我看了她两年前的第一次入院血常规检测结果,提示肝酶升高,那时候应该存在慢性肝炎。从当时的其它检查结果加以辅证,她当时应该感染了eb病毒。她的淋巴瘤产生,应该与eb病毒感染有关系。”

    周灿对这个患者的资料和整个病程周期做过梳理与分析。

    他高度怀疑患者第一次住院治疗时并没有出现淋巴瘤。

    “eb病毒是什么?”

    患者问道。

    她的内心肯定对人生有着许多的不甘,更想弄清楚,自己的病到底是怎么从一个小感冒演变成能够夺走她生命的癌症?

    “eb病毒全称是caebv病毒,也就是疱疹病毒。你第一次发低烧,肝酶升高,便是感染了此病毒。”

    周灿发现那个女记者掏出个小本子在快速记录着什么。

    不过他并没有阻止。

    “这个病毒为什么治了两年都治不好呢?是当时那位专家的医术不行,还是因为这个病毒感染本来就治不好?”

    家属这时也渐渐冷静,她同样迫切的想要搞懂女儿的感冒,为什么两年间直接变成了癌症晚期?

    如果是因为那个专家的误诊误判,导致她女儿的病情延误,她一定会让那位专家付出代价。

    在这种公众场合,回答这种敏感问题,周灿显得十分谨慎。

    旁边的史副主任担心他乱说话,悄悄用脚踢了踢他。

    周灿又怎会是那种口无遮拦,不识轻重的人?

    特别是有记者在场。

    “ev病毒最高危的易感人群为既往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临床上常常根据病情选择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你们初次入院时,外院专家开了保肝护肝,以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并无不妥。”

    周灿尽管在心中骂那个外院专家是个庸医,活活把这个女孩的病情给耽误了,但是嘴上却为那个外院专家留了口德。

    他相信那个外院专家肯定尽了力。

    只是治疗ev病毒感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免疫能力也存在一定关系。

    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唯一的办法恐怕就是汲取教训。

    毕竟在临床医学中,无数的经验教训都是用人命实践出来的。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如果没有大量的临床验证,根本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更不可能越来越强。

    西医能在短短的两百多年成为市场主流,除了西方世界在这两百多年中成了世界最强大,最先进的存在以外,西医本身的治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

    总体来说,医疗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以前,心脏骤停,呼吸骤停,那就是死亡,不会有任何侥幸。

    可是到了现代,即便心跳、呼吸发生骤停,仍然可以用人工体外膜肺代替心肺功能。尽管ecmo不能一直代替心肺功能,但是对于很多危重症病人来说,只要帮他们撑过生命最虚弱的那几天,他们就有可能挺过来。

    每年通过在重症icu治疗后,成功救活的患者不在少数。

    所以临床医学中出现一些失误是允许的。

    只是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越来越好,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诊疗中发生失误的概率也是越来越小。

    “我先给孩子的爸爸打个电话,他在非洲工作,把女儿交给我来照顾,现在却……呜呜……”

    女家属说到后面,再次悲泣。

    得知女儿癌症晚期,她只觉得天塌了一样。

    “小雅,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妈妈去给你爸打个电话,商量一下后面该怎么治疗。”

    “妈妈,您不要太伤心难过,我生病以后都没看到您再笑过。我希望看到您开心的样子。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您和爸爸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活着。”

    女孩说出的话让周灿别过头去。

    这个十九岁的女孩太懂事了。

    而且对生死似乎早已经看透。她得知是绝症后,一直表现得特别平静。

    也许承受了两年多的病痛折磨,她早已经盼着解脱。

    周灿此刻的内心特别难过,他只恨自己的医术尚浅,没办法治好这个女孩的病。

    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别说是他,就算是全世界都没哪家医院能治好淋巴瘤4期的病人。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化疗。

    “要是有着癌症特效药该多好啊!”

    周灿在心中呐喊。

    昨天,杨婵跟他说,希望他能够把癌症攻克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当时,他觉得这个目标太过远大,很难实现。

    本身也存在望而生畏的心理,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可是此时此刻,想办法攻克癌症的种子,却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

    患者的家属到门诊大厅外打电话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