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当中,吴国是为子爵,但从寿梦一代起,吴国始自称王,却不被天下列国所认可。 所以,在与中原诸侯往来时,他们往往将吴王称之为“吴君”、“吴子”,只有踏在吴国的地盘上,有求于吴国,他们才会将庆忌称之为“吴王”! 当然,庆忌并不贪图虚名,也不在意这些称谓上的问题。 “孔子入吴,寡人未曾远迎,还请孔子勿怪。” 庆忌寒暄道。 “不敢叨扰吴王矣。” 孔丘含笑道:“吴王,实不相瞒,丘此番入吴,是听闻吴国推行变法,故来探究一二。” “孔子可有所得?” “尚未。然,对于吴国变法新政中的一些理念,请恕丘不能苟同!” “愿闻其详。” 孔丘旋即作揖问道:“吴王以为,如今之天下,何以战乱频频?” “当是礼崩乐坏,诸侯不尊周室,不奉周礼,故而人心沦丧,不复上古之德风矣。” “丘以为,政者,正也。治国之根本,在于一个‘正’字!” “昔日齐君问政于丘,丘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齐君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 “吴王,丘之‘正’也,在于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 “善。” 庆忌故作赞同的点点头。 此时的天下,兵荒马乱,礼崩乐坏,君臣父子的关系遭破坏,天子大权旁落,不再能号令天下。 诸侯国扩张势力,相互争夺;大夫僭越专权,陪臣执国命;子弒父,弟弒兄的事层出不穷! 正名,就是针对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提出的。 就是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使天下的秩序归于正常! 孔丘此举,是为恢复已经崩溃的西周的礼乐制度。 但,似庆忌这般的国君如何能认同孔丘的这一治国理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