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是大面积漏诊。” “漏诊的患者得不到应有治疗,死亡率很高。” “解放前,魔都伤寒爆发,即便得到救治的病人,死亡率也有48%。” “现在当然不会那么高,但得不到针对性治疗,肯定是不行的。” 杨爱国那老年人特有的缓慢陈述中,好几个人的面色逐渐变得不耐烦。 虽然老杨头说得都很对,但全是正确的废话。 在座全是内行,谁不懂呢? 愿望再好,也得有能力去实现。 张院长的办法全面兼顾,是能力范围内,最现实的好办法。 杨老头浑浊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年老成精,一眼就能看出大家伙在想什么。 包括自己的爱徒张国宏,表面上认真听着,心里其实也不以为然。 老头子扫了一圈,又看向张院长,不管不顾地说道: “国宏,所有疑似病例,要应收尽收。” “所有发热病人,即便不够疑似标准,也要全部留住观察。” 前一句还好,后一句话出口,几乎所有人都露出反对的神色。 一位副院长当即说道:“不行,哪有这么多床位。别看现在病人还不多,过几天就会人山人海。” “加床。所有非必须房间改作病房,库存肯定有不少行军床,再紧急购买一批。” 大家伙不由面面相觑。 行军床当然有,老头子说得这么肯定,就是因为以前这样做过很多次,一次次积攒下来的行军床数量惊人。 不过现在大都老旧不堪了吧。 行军床倒不是什么大问题,病人数目不会一下到达顶峰,现在市场这么发达,现买也来得及。 问题是什么叫非必须房间? 难道跟某几次大爆发那样,又把办公楼给腾出来? 那是人过的日子吗? “咳咳,杨主任,这样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大内科主任也表示反对。 “人命关天,牵涉到人命的,哪怕只是一条命,也不存在小题大作这个词。” 杨老头就像吃了枪药,丝毫不退。 又一个副院长加入反对行列:“哪有这么多医生护士,总不能为了伤寒,别的病都不治了吧?” “别的病照样治,伤寒也要治。来不及治,就24小时住在医院治。” 杨老头昏花浑浊的眼神变得有些锐利:“又不是没有过,一代代医生,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神经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