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谈判…… 那也就只能谈判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局并不是杨丰自己搞的。 他们的最高统帅也有份。 皇太孙也有份! 既然这样大家还纠缠个屁,无非就是陪着人家演戏而已。 所以最终经过杨大使这个中间人的奔走,山西百姓也都同意了,这个也很合理的,上次参与的主要是太原府和平阳府,实际上平阳府也有几个州县因为各种原因没参与。而泽州潞州另外还有也算山西的大同府,这些都没参与,哪怕大同府不算,光剩下的山西人口里面,也有四分之一以上没有推选都头参与。 还有军户也没参与。 既然是要民意,那就应该所有民都参与。 最终新一轮大会得到确认。 皇太孙本人对此很满意,认为这种方式,也给以后处理一些事情做出了范例,一不用死人,二不用耗费钱粮,和平解决争端。 足以垂范百世。 当然,这些都头们向开封的汇聚还需要点时间。 而且他们也有条件,比如之前的均田免粮,比如军户分地,这些才是真正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后面的军户分地问题,这个涉及大明国策。不过杨丰本来一直在游说朱元璋修改军户制度,而且干脆让刘姐传了些明朝军户制度后期糜烂的记载,直接都让皇太孙拿给他看。老朱本来也有些动摇了,说到底他维持军户制度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但如果财政宽裕百姓负担本来不重,那么修改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代价是将领们不满,毕竟这样会动他们的利益。 但也仅仅是不满了。 毕竟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田,有自己的俸禄,还都经商。 朱元璋不禁止军户经商,明初军户经商很普遍,而且这时候也没有单独的商籍,民户军户都可以经商,所以将领经商很普遍。 剩下均田倒是很简单,其实皇帝陛下也很乐意借着这个机会,把山西的大地主们地分了,这一场事件,让皇帝陛下也看出山西的大地主们还有一定实力,这是必须要打击的,正好现在百姓要分地了,也不会再听他们的,那就给他们把地强行分了。 看你们以后还怎么搞事情。 免粮的确不好办,但山西终究也就一年两百万石,仅仅相当于大明岁入的十五分之一,如果杨丰能够通过经济改革,让山西的工商业税收超过这个数字,也可以接受。 而且山西的税粮主要供应大同一线的驻军,只要杨丰能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就行。 其他各省效仿的问题…… 那先看看山西的改革再说吧! 如果山西能够通过杨丰的经济改革发展起来工商业…… 那可以推广啊! 皇帝陛下收税是收粮食,就算工商业发展起来,还是买粮食交税,粮食安全没什么影响,反而会逼着商人开荒。毕竟真要是买粮交税,必然会导致交税期粮价上涨,那么对于商人来说,与其买粮交税,还不如开荒种粮交税。 至于开荒需要的人力,那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了。 可以用奴啊! 杨丰在会宁已经这么干了。 当然,不是杨丰干的,事实上会宁的开发是绿奴管着,她早就引入了这种先进模式,扶桑的卫所将领从南边倭国购买倭奴,龙泉府的卫所贩卖朝鲜奴卖给垦荒队,不过目前以女的为主。 那些垦荒队员们本来身边女人不是倭女就是朝鲜,也不存在适应问题。 这些女人很能干的。 实际上这个计划就是杨丰和皇太孙合伙,试图在山西搞出个经济实验区,并不是杨丰自己搞的,朱允熥也一直想试验新经济政策,但他爷爷严禁他在江南搞。朱元璋对江南的农业区看的很紧,甚至视为底线,怎么搞都不能动产粮区,直隶,浙江,江西包括湖广,这片区域不能给他动,这是大明粮食安全的根基。 所以只能往山西发展。 毕竟搞这个一则需要地方能够粮食自给自足。 粮食自给自足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 粮食都不够吃还发展个屁! 二则要有工商业传统。 山西最合适。 从始至终杨丰都不是在胡搞,他的每一步都通知了朱允熥。 当然,也可能没来得及等他同意而且行动方式完全自主,但这是一种交换,毕竟朱允熥是要他解决周晋二藩,他可以给皇太孙解决这两个危险的叔叔,但他怎么搞,那个用不着皇太孙管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