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平和的长白山-《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第(2/3)页
如果朱允熥这种情况下还要杀朱棣,他反而会从中调解。
既然这样……
那就跟着呗!
正好杨丰也要去会宁。篟
他可是承包了会宁都司以后的军需供应,虽然龙泉,鲸海两个卫的供应问题的确不大,毕竟这些都是海运的,剩下就是另外三个卫。
会宁卫,吉林卫,五国卫。
实际上不只这三个卫,会宁都司还有七个守御千户所。
明朝卫所里面,其实有大量守御千户所,这些是直属都指挥使司的。
以目前的情况,这些驻军的供应是可以满足,就是成本高,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要赔钱而已,不过杨丰本来也没有收益,他承包的交换条件,只是会宁都指挥使司的一切开发收益归他而已,但这时候有个屁的开发收益。目前有三条路线在供应那里,第一条就是辽东的木轨,未来一直通到吉林,另一条海运清津港,然后陆路运输到松花江上游,也就是安图南边,根据季节不同起运点不定,反正能漂流就行,甚至都没有像样的船,因为都是一次性而且木料充足,随便扎个木筏就行。
本来也都是那些土司以服役性质,沦流派出青壮来承担。
这样漂流一直到和头道江的交汇口,那里才真正有造船厂,而且那里有会宁都司的一个守御千户所。篟
那也是好地方。
因为这个千户所是护寺军。
他们守护的是会宁三大寺庙之一的长白山寺。
原本历史上的长白山寺在安图二道白河,明朝出动一万八千多军队,一路伐木向前,最终在那里用金国神庙遗址修建长白山寺,但杨丰认为这种事情有点夸张了,不但成本太高而且以后大师们也很痛苦。
真的。
那地方现代找个人都难,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虽然大师们是去参研佛法,的确需要清净,但清净到这种程度还是没有必要。篟
所以从吉林水运向上,到白山水库边挑个风水宝地,背靠长白山修一座意思意思就行,大师们也喜欢,那些部落百姓参拜也方便,非要修到长白山上,他们去拜个佛都跟荒野求生一样。事实证明杨丰的选择非常正确,这座长白山寺因为处于水运节点,迅速成为那些土司属民虔诚参拜的心灵归宿。大家闲暇到两江口拜个佛,进行一下贸易,精神物质都得到极大满足,然后就可以怀着平和的心态乘船各自回家了。
偶尔也会有大师在士兵保护下,到这些土司那里宣扬一下佛法,甚至修建相当于分号的寺庙。
会宁的原始森林中,无处不是诵经声。
大家都越来越平和。
而护寺军负责把辖区土司们的税收一下,交易的物资抽分一下,甚至寺庙大师们收的布施也分一下……
就跟分赃一样。
三七还是四六就没人管了。篟
那地方孤悬长白山区,别说是朝廷官员,就是会宁都司都懒得管。
而且驻军也是和鲸海卫一样,属于轮班性质的,说到底让人家在那种地方驻防就得给足好处。
第三条路线是海运到龙泉府。
不过和杨丰设想的不一样,木帆船沿着图们江逆流虽然能到龙泉府,但受限制太多,尤其是满载的运输船很难,实际上目前到那里的船都停靠毛口崴,然后走陆路运到龙泉府,再从龙泉府到敦化。这段看情况,情况好能有部分水运,剩下就是牡丹江漂流了,这条线主要是补给五国卫,这个卫就在牡丹江口北岸,也是朱元璋最想放弃的。
但补给他们不是最重要,目前就能维持,就是赔点钱而已。
真正重要的是杨丰的会宁开发。
大宗的物资想要外运必须开辟稳定的货运,而粮食的收获又是秋末,完成收获就是冬天,但冬天肯定没法运输,零下三十度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只能等到第二年开春,但海上的货运又必须冬天南下,因为夏天是南风。所以运输模式只能是第二年开春向港口运输,同时运输船队北上装船,然后冬天趁着北风起离港南下,正好南方的工厂在冬天开工,大量制造的粪丹囤积,在麦收之前完成向农民的销售。篟
现在这种古代版复合肥正在热销。
豆饼为基础,然后添加更珍贵的鸟粪增加肥力,再混进少量杀虫的……
这东西没有什么标准配方,其基础就是各种增加氮磷钾的材料,至于那些流传的配方,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此类材料,所以因材而为,但这类东西里面第一鸟粪,第二豆饼。
甚至不用这么麻烦,直接用发酵的鸟粪或豆饼都行。
杨丰就是既然要发酵,那顺便添点乱七八糟物质,增加神秘感吸引,尤其是杀虫的材料。
而这里面鸟粪有限,但豆饼只要开发起黑土地是几乎无限量供应的。
这本来就是清末民国江南稻田主要肥料,尤其是豆饼更是辽西开发的主要支撑。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