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徐婆子和胡婆子想了想,双双拍手叫好,认为谷音这法子确实合理。 于是队伍里的人,下午又分到了布匹和棉花,够每个人都做一套厚实扛寒的棉袄棉裤了。 女人们领了布料和棉花,兴奋的拿出家里的针线,张罗着给家里人做新棉服备着。 女人们赶制棉服,男人们也没有闲着,值守的值守,没有值守的,也帮忙把羊肉炖出一部分,然后将剩下的全都腌制好,留作以后吃。 看着自家的吃食,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这些东西不仅是他们活下去的底气,更是他们活下去的盼头。 …… 此时,在去往京都的路上,人伢子明目张胆的做起了买卖。 几个壮汉围着一辆马车,大声吆喝着: “人换粮食啦,丫头十斤糙米,小子二十斤糙米,妇人三十斤糙米,黄花闺女三十五斤糙米,年轻力壮的男人四十斤糙米!” “家里粮食不够的,都可以过来换,换了粮食,好给全家人寻活路啊!” “有换的赶紧过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一袋子糙米敞开口子,放在马车前,引得不少难民驻足。 他们大多被流民抢了粮食,又遭遇地动,本就好几天没吃上过像样的饭了,现在看到糙米,更是走不动路。 谷老头一家绕了一大圈回来,吃饭的嘴巴又多,唯一一袋粮食早就见了底。 于是魏婆子心中一动,当即就让谷老三把彭氏绑了。 “老三,先把你媳妇儿换了粮食,咱们一家总得活下去,等以后到了京都,娘再给你娶个好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