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泽请就微微一笑:“并不是我要抗旨不遵,实在是当初划界的时候,朝廷只将我画在这淮安府,我不敢越界攻伐。” 然后不管这个钦差说什么,刘泽清直接说的:“再说了,山东天机府,那是当朝太子管辖的地方,我怎么敢僭越攻击呢?这种以下犯上的事情,我是绝不敢做的。” 然后拿起那张圣旨,轻飘飘的塞回给了传旨的官员:“还请这位大人把这份圣旨带回去,诉说我的苦衷。” 然后不等钦差说什么,刘泽清直接转回了后堂,连要招待这个钦差一顿饭的意思都没有。 这个钦差就在大堂上愣愣的不知所措了。 刘泽清抗旨,这你还真就说不出什么。 自从大明从仁宗皇帝之后,由于皇上的宽厚仁德,再加上臣权的不断加强。抗旨不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你等到后来,臣权的再次加强,所谓刚正不阿有风骨的东林党人崛起,那些大臣拿抗旨不尊,就变成了展现自己风骨,邀买天下名声的好机会。 皇上不对的要抗旨。对的也要抗旨。 反正就是各种的抗旨。 除了崇祯以外,大明的皇帝还不算暴虐。 对于违背自己旨意的人,没有像前几代朝廷那样要杀要剐。 仁德的,只能气自己一顿。 谷釰 有脾气的,只能打这些大臣一顿屁股板子。 结果这样一来反倒不得了了。 那些文人士子出身的大臣,更是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展现自己风骨的机会。 他们在想法挑逗皇上的耐心,讨皇上打自己一顿板子。 结果这一顿板子打出之后,这些大臣就可以在士林之中,吹嘘自己的原则风骨。 一时间会被传成美谈佳话。被那些士林人士各种追捧,每日里宴席不断,名声节节攀高,收获真的是颇丰。 这里有一段故事。 在仁宗的时候,就有一个大臣上书,根本没有正事,就是在奏折里,洋洋洒洒万言,等于是指着皇帝的鼻子痛骂。几乎把皇上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结果皇上看的是血压升高,但仁宗皇帝却连连喝水之后,对着身边的亲信太监说:“这个家伙不过是想讨朕一顿板子,以成全他的清名。我绝对不会让他得逞。” 结果这件事就过去了。 所以现在这个传旨的钦差,也拿刘泽清没有任何办法。 于是就灰溜溜的跑回了南京。 朝廷一看刘泽清这个藩镇如此对待朝廷,却也无可奈何。 于是姜曰广就奉命跑到了扬州,逼迫史可法出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