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苏尘看了一眼,祁天台之上,他一手持剑指天,另外一只手抓着打神锏。而旁边,是李世民一家,虔诚的躬身接受他的赐福。 明明是李世民封禅,但是这一幅画却像苏尘代表了上天,接受李世民的臣服! 感觉完全不同。 苏尘道:“这画还是烧了吧,怕人拿来做文章。” 阎立本道:“不会啊,陛下看过,都觉得好。” 苏尘顿时无语了,算了,反正李世民都觉得没问题,那就无所谓了。 “西上云渊峰,朝阳穷登攀。云渊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长安去,何时复更还?” 正说话之间,苏尘和阎立本就听到有稚嫩却有力的声音,在吟诵诗句。 阎立本自身就是诗词爱好者,更是其中大家,一听此诗,顿时惊为天人。 “好诗好诗,何人在此作诗?!” “让阎大家见笑了,小子姓李名太白,今日登云渊山有感而发,作此浅诗。” 二人放眼看去,就见到有一个白衣少年拾级而上,此人手提长剑,腰间别着一壶酒,瘦瘦高高,看着十几岁,但面上却稚嫩。 登山之后,此人扔掉了酒壶和长剑,快跑几步,来到苏尘面前,顺势跪下。 “小子李白拜见天师大人,先谢天师大人昔日活命之恩,再谢天师赐法之情,万分感激。” 苏尘则懵了,道:“李白?!” “你爹尊姓大名?!” 李白也愣了,还是老实道:“家父李客,朝中小吏。” 阎立本在此时道:“原来是长安城内久负盛名的小天才李太白,想不到当真是才情比天高。” 他便是主动介绍,“师父,他是李白,今天十岁出头,五岁能吟诗,八岁就给自己取了个字,为太白,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名声响彻长安内外。” 苏尘惊了,还真的是那个李白! 但是。 时间对不上啊! 苏尘又恍然了,“多半这个修仙大唐,与历史大唐不尽相同。” 他倒是对这个李白挺感兴趣的,便道:“李白,你说我与你有恩,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你来此处,到底所为何事?!” 李太白道:“天师大人昔日赈灾,小子恰好在其中,故有活命之恩;而天师曾扔修仙玉石下山,小子捡了去,故有传法之情。” 苏尘恍然大悟。 李白三拜九叩,又道:“小子来此,除了报恩道谢,就是求签。” 苏尘笑了,李白求签,倒也有趣。 便道:“好,你想求问何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