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宪之所以如此禀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同样要为家族未来考虑,当他听说五兄李典从中军过来后,他便决定谎报军情。
不过李宪倒是不认为自己是谎报,他只不过是提前预言了而已。在他这个位置所观察到的,敌军东线的确岌岌可危。
随着李通部以及文丑部先后投入战场,东线战场就开始向着有利于袁军的方向发展。
而此时,当身后的出战鼓果然响起时,早已命令全营准备完毕的李宪大喝一声:
“出发!”
于是,继李通、文丑之后,右护军全军上下一万二千吏士,也投入了战场。
而这是他们这两日来的第一次战斗。
……
战场时间到了巳时,已经过了一天最热的时候了,但对于处在东线的泰山军吏士们,却开始了最煎熬的时候。
此时,从最东的魏博军开始,一路往西,一直到张南的拱圣军,到处可见的厮杀。
随着李通、李整先后出兵,位于战线之东的三个军团开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些营头依旧完整的处在军阵中,另外一些正在溃退,不过在大量基层军吏还健在的情况下,溃退的部队只是撤向了后方,准备重新集结。
处在中间的广武军,在战前都是以巨型方阵对峙的,在他的右侧魏博军的溃兵就顺着这处巨大的方阵在撤退。
由于李通部率领了三个军直接猛攻魏博军,所以最先崩溃的就是他们军,这会谢弼生死不知,不少营头已经开始从军道中向南撤退,然后在广武军的后方重组。
同时大量的伤员在担架队的帮助下匆忙北撤,一路上时不时就能见到袁军的甲兵在追杀。
而在更往东的方向,类似的情况也更加严重。
可以说,作为一个军级编制,魏博军差不多丧失了战斗力,虽然它依旧有不少小营头依旧独立坚守阵地。
这并不能怪魏博军脆弱,实际上,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昨日在中央战场,魏博军就作为了主力部队战斗,虽然击溃了张郃的部队,但部队减员却很严重。
今日的决战,魏博军实际上站到阵前的不过是两千六百多人,只有编制的一半,其余大部分都在后方养伤。
而东北面发起总攻的李通,前后损害七八千人,还损失掉了最精锐的江淮骑从,但他依旧能组织起万人规模的部队投入战场。
甚至,因为此前丁奉带着残余的江淮骑从在阵前投降,这件事彻底惹怒了李通,本来还犹豫的李通,再不留手,对东线外围的魏博军发动猛攻。
因为兵力足足是魏博军的五倍之多,即便有部分泰山军突骑的配合,魏博军还是不能阻挡。
此前,东线主帅张南为了构筑弩炮阵地,几乎将六个军的弩炮全部抽调走了,也是因为缺少这些军国利器,魏博军就更没有机会了。
而就在魏博军瓦解的时候,其正南面,李整的五个军团也先后投入战场,而率先抵达的是一支人数在八百多骑左右的突骑团。
这是李氏在兖州多年打拼才攒下的家底,在得了中军酌情出击的许可后,骑将李绍毫不犹豫就冲到了第一线。
李氏正处在上升期,族内有着相当多的精英,而这个李绍就是当年李进的亲侄子,武艺都是李进手把手教的。
也正是如此,李绍是相当仇恨泰山军,时刻想着要为叔父复仇。所以在得了命令后,李绍几乎不带犹豫就率领最精锐的骑队冲了上去。
其实从这个细节就能知道,李氏的大部分族人其实都是不认同李整的做法的。
他们要么就是单纯的忠义思想,觉得袁绍是他们的主君,自当恪尽职守。要么就是如李绍这样,将泰山军视为仇人。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李整可能才是那个一意孤行的,但真理也往往掌握在这样人手里。
只是可惜,李整到底没能坚持到最后。
随着李氏的突骑出现在战场,张歹这些泰山军突骑只能无奈被驱逐出战场。
战斗到现在,他们的战马早就精疲力倦,于是,在一声声短促的号角中,这支泰山军突骑以二三十人一组,从战场的细缝中,撤退到了北面低地。
而在张歹这些突骑也被驱赶走后,剩下的魏博军终于开始放弃阵地,在隔壁友军的掩护下,黯然北撤。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