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辰闻言,深吸了一口气,尽管那些腐儒很难对付,但为了彻底改变大明朝商税等各项政策,再难对付也得去! 朱辰点头,坚定道:“好,老师,我们走。” 解缙笑道:“就得有这种精气神,翰林院算什么,哪怕是皇上错了,我们也得拨乱反正!” 这话,可真解缙。 朱辰哑然失笑:“好。” …… 此时。 翰林院中。 这里已经吵闹成了一片。 这些大儒们,纷纷聚集在一起,一边拍案,一边唾沫水飞起。 “李朝的进贡,一直都有礼单明细,那是太祖爷定下的数量,如今突然增加,这不显得我们大明朝找人家伸手要东西么?” “是啊,这违背祖宗训诫,岂能如此。” “咱大明朝要的是怀柔,而不是压榨他国,如此怎能得人心?” “太祖爷定下的外交策略,一直都是怀柔对待的。” 翰林院内,是最出人才的地方。 也是成为内阁大臣必须要进的地方。 他们官职不高,可在朝中分量很大。 此刻,这群腐儒聚集在一起,显然很气愤。 “太祖爷说过,对待番邦,要采取怀柔手段,可当今皇上是怎么办的?” “大明一直奉行的是海纳百川,如此针对一小国,岂有大国气度,岂不被人看轻?” “太子爷今日朝会,隐隐透露朝贡回礼不会再多了,把户部高兴坏了,可这笔钱该出啊。” “他们朝贡,我们回礼,这是自古就有的,就得让这些小国知道,咱大明不屑你们的东西。” 这些腐儒认为,朝贡体系和朝贡礼单,一直都是从太祖爷时期照办的。 现在突然变了,这不是违背祖宗遗训么? 一切不按照祖宗之法办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对的。 若是朱辰在这,只怕会摇头叹息。 这些腐儒那里都好,甚至以后还会成为国家大臣,他们的气节不用怀疑,绝对的为国尽忠。 但,他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腐化了。 固步自封,一切按规矩行事,不懂变通,就是这群腐儒的通病。 但,他们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光是那部历史上最大的书籍《永乐大典》,其中编撰的大部分人,都是翰林院的。 翰林院修撰陈循拱手,看向资历最老的那位老翰林:“徐大人,此事不可为,若是由我们出面,或许可以让皇帝改变主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