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众读书人顿时面面相觑。 “唉,小道学说罢了,哪里比得过程朱理学呢。” “朱熹是天下圣人,他的学说,岂能被新人斗败。” “凡人,不可逆圣啊。” 这些学生们,在谈论起朱熹圣人后,顿时肃然起敬,仿佛敬若天人。 “再过几日,就是秦淮河之约开始的日子了,我们快进城吧。” “兄台说得极是。” “走。” 从他们的谈话中,便可以看出,大明王朝已经深受理学之毒了。 他们对朱熹圣人的敬畏,已经敬若天神,但凡有新的学说出现,他们都无法接受。 这,正是理学之弊端啊! 国人们过于固步自封,沉迷于之前的学说,而不愿意进步,这个大明朝又怎能强大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待大明朝走到中期后,就已经逐渐衰败了,党争更是成了亡国之患。 …… 应天府的客栈,最近几日可算是爆满了。 客栈内,几乎都是进京的学子们,为了听徐老辨法而来的。 他们,想从辨法中,学得一二分本事。 有对朱辰不满的,自然就有对朱辰感恩戴德的。 而那些客栈老板发了财,自然就念着朱辰的好,纷纷表示等秦淮河之约那天,要去为朱辰鼓掌助威。 客栈住满后,到最后,晚来的学子们只能住在天桥下了。 但这也改变不了他们心向徐老的求学之心! 这个时代,学子是上进的,他们渴求知识,渴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而也就在同一时间。 应天府内,又迎来了山东一位世家大儒。 这位世家大儒,出现在了翰林院门外。 下马车后,这位大儒走到翰林院门前,抬头看了一眼,将身体躬到了最低。 “山东郭庆,前来拜会徐老,请与徐老斗法!” /86/86351/25924386.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