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悖逆祖宗,这个罪名你担得起吗?” “徐老,您贵为一代理学泰斗,如此数典忘祖,死后可敢见朱熹亚圣?” 徐旭摇了摇头:“老夫不敢见亚圣,也没有颜面见了,但老夫只知道,商税要改革,刻不容缓!” “骂名,那都是死后的事了。” 话罢,徐旭抬头,看向了皇爷,颤颤巍巍道:“皇爷,今日死谏不成,臣明日再来死谏,直到皇爷您愿意答应为止。” …… 今日。 翰林院又从皇宫中,抬出来一具尸体。 死的大儒名叫周元昌,乃是江西泰和人,与解缙算是老乡。 当地周家,也算是诗书传家,在江西的名声也很响亮。 周元昌从小读圣贤书,苦读几十年,才好不容易中了进士,得以留在翰林院当值,并且几十年来,名声不错,成为理学的代表典范之一。 到最终,他也逃不脱这为国为民的宿命。 最终,撞死在龙柱上,没有辱没了这一身大红色的官袍。 周家人在接到噩耗后,仿佛早已经悲伤过了,今早周元昌就是赴死去的,早已经将一切后事都安排好了。 待他的尸体被抬回来,家人们只是默默的抽泣,没有暴风雨一般接受不了。 要想改革,要想扭动大明这台巨大的运转机器,就要有人牺牲的。 商税,一直以来是大明的毒瘤。 只有拔除了这颗毒瘤,才能弥补那大明的遗憾,让大明继续昌盛下去啊。 徐旭让大儒们将周元昌的尸体抬进去,只默默对着其家人说道:“元昌与我共事十一载,今日是老夫对不起你们,要用他的命来扭转大明。” 周元昌的夫人倔强道:“这是老爷自己选的路……” 徐旭颔首,没有再多言,被陈循搀扶着,与众大儒一起回去了。 周家,门可罗雀,无人前来祭拜。 百姓们暗中都在为周元昌祈福,感念周元昌的恩德。 周府门外,来了一道身影。 朱辰站在门外,静静的看向头上的牌匾:“这就是周大人的家吗?” 身后,翠花帮朱辰撑着伞,点头道:“是啊,刚才我看他们将尸体送到这来的。” 在这样压抑的气氛下,朱辰笑不起来。 滚滚历史长河中,或许周元昌只是沧海一粟,但他的壮举,应当被记在历史书中,让后辈知晓,并且将这种华夏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有了这种人,国家才会兴旺,百姓才不会受苦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