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奉天殿内,气氛逐渐紧张了起来。 朱棣望着跪了一地的臣子,深吸了一口气,从龙椅上站起身来。 他微微感慨道:“汉王这小子,的确是军中好手啊。” “是我把他调教得太好了,才让他用兵如神,从乐安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只花了数日的功夫,就吞了我整个山东。” 老爷子的心中,也不知是欣慰,还是怒火。 也或许,两者都有。 儿子能有这种军事才能,这是老爷子欣慰的地方,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能用在歪门邪道上。 到头来,教给他的军事才能,竟然成为他用来反叛国家的筹码。 前几日,朱棣在得知这个消息时,还很暴躁。 可现在,朱棣冷静许多,已没有之前的火气了。 他望着跪下的百官,叹息一声:“在数年前,姚广孝已经和朕说过,说汉王尖嘴猴腮,面生反骨,有造反之相。” “可那是朕的儿子,朕选择了包庇。” “如今,造成青州十万百姓被屠,是我的过错……” 皇帝认错了? 满朝文武,奉天殿内,顿时肃然一静。 不仅是太子爷愣住了,就连数字朱棣脾气的百官,也都震撼道了。 皇帝居然认错了! 朱棣是一个很傲气的人,哪怕错杀,都绝不会认错。 可现在,他竟然向百官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了? 由此可见,这位永乐大帝的心中,也有些懊悔了。 在朱棣认错的一瞬间,朱棣仿佛疲惫了不少,两鬓的白发愈发多了。 朱瞻基有些心疼爷爷。 这几日来,爷爷肯定没有睡好吧。 每天承受着青州十万百姓被屠的罪孽,还有汉王这个不孝子的行为…… 对老爷子来说,或许都是一种煎熬。 老爷子兢兢业业一辈子,每天就为了能够顾好这个大明天下,希望百姓能接受他,能洗刷他造反的事实,让史书上写一笔,他是个好皇帝。 可他拼命的为国出力。 到头来,他的儿子却屠了青州十万百姓…… 这如何不是一种煎熬,一种心酸啊。 余学夔,杨士奇等人,也少于见到这位大帝低头。 他们平时,总希望朱棣能收敛好杀之心,能放下他那份高傲。 可当这位雄主,帝王,真正放下他心中的高傲,选择认错的时候,百官们反倒心里不是滋味了。 /86/86351/27003868.html 第(3/3)页